三 武生流派

三 武生流派

在以杨隆寿、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等人为代表的武生早期流派之后,于前辈艺术基础之上,继承、发展开来的又有杨小楼杨派、尚和玉尚派、俞振庭俞派、盖叫天盖派等重要流派,在这里主要对杨派、尚派、盖派做简要介绍。

(一)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原名三元,又名嘉训,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北京。老生伶工杨月楼之子。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京剧界“三大贤”,享有“武生泰斗”“国剧宗师”的盛誉。其长靠戏《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落马湖》《安天会》,昆曲戏《林冲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无一不精。传人有孙毓堃、刘宗杨、高盛麟、沈华轩、周瑞安等人。此外,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璐、厉慧良等亦皆宗法杨派。

▲杨小楼 《灞州挑袍》剧照

(二)尚和玉

▲尚和玉 《窃兵符》剧照

尚和玉(1873—1957),原名尚壁,字和玉,生于天津。初学梆子武生兼小生,后改武生。满科后到各地搭班,充当武行班底,所谓“打英雄”。后进北京玉成班,以一出《收关胜》大获成功。后拜俞菊笙内弟张玉贵为师,并投俞菊笙门下,艺路大开,辗转津门及东北各地演出,崭露头角。1925年,尚和玉应梅兰芳之邀,参加了梅剧团,后自己组班,贴演俞派诸剧,演出于京、津一带,成为享誉一时的武生演员。《四平山》是尚和玉的代表作,《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等为其代表剧目。传人有:韩长宝、朱小义、娄廷玉、傅德威、侯永奎等。

(三)盖叫天

盖叫天(1888—1971),原名张英杰,号燕南,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幼年家贫,八岁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戏,由齐瑞亭开蒙,习武生,后改习老生。倒仓后仍演武生。他继承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兼收京剧和昆曲各派武生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充实自身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

盖派表演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首先,着重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精神境界的展现,力求精气神的完美统一。其次,表演讲究造型美与动态美。再有,突破陈规,求新求变。盖叫天不满足于京剧的固有程式,苦练武术和舞蹈,从中获益良多。他擅演全部《武松》及《一箭仇》《恶虎村》《垓下之战》等戏,有“江南活武松”之誉。宗法李春来而有所发展。勤学苦练,虽曾断臂折腿而坚持不懈。演剧以短打武生为主,讲究表演人物神情气质,武戏文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盖派”。以演《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三岔口》、《一箭仇》等剧著名,时有“英明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之誉。曾收李少春、张云溪为弟子,其子孙“小盖叫天”张剑鸣、张二鹏、张翼鹏、张善麟等都继承了盖派艺术。

▲盖叫天 《武松打虎》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