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学画

唐寅学画

剧情介绍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候就在画画方面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后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赏识,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渐生自满。一次,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顿感十分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时 间:明朝

地 点:沈周书房,白墙,书案,几分清雅

人 物:少年唐伯虎,十二三岁(娃娃生)

大画家沈周,三十岁左右(老生)

张山,唐伯虎同学,十岁(娃娃生)

李海,唐伯虎同学,十一岁(娃娃生)

剧目欣赏

【幕启。少年唐伯虎与同学在沈周书房习画。唐伯虎刚刚画好一幅竹子图,两位同学争相欣赏,唐伯虎沾沾自喜。

张 山 哎呀,唐伯虎画的这幅竹子图,简直栩栩如生,根根竹节像真的一样。

李 海 这才叫下笔如有神,妙笔可生花——

唐伯虎 妙呀——

(唱)唐伯虎随老师习画两载,

人得志笔生花悟性顿开。

画山石绘竹节形神俱在,

一幅幅水墨色宛若天裁。

沈老师频夸赞深得厚爱,

同窗友皆羡慕年少高才。

不由得一阵阵心中窃喜,

莫非是丹青手天生我才。

张 山 (羡慕地)唐伯虎,咱们三个人都是两年前跟沈周老师学画的,你的绘画技艺比我们掌握得都快。你看你,画山石,画人物,画竹子,样样不在话下,真叫人羡慕嫉妒恨啊!

李 海 难怪沈周老师总夸他,天赋好,悟性好,我们再学个两三年也赶不上他哟——

唐伯虎(得意地)二位贤弟所言不虚,不是我夸海口,再用个两三年光景,我的绘画技艺就能和沈周老师比肩啦!

【沈周上,听到书房内的对话,不悦。

沈 周 (惊叹地)哎呀——不妙!

(唱)小唐寅言语间自诩傲慢,

忘却了满招损礼仪逊谦。

也怪我平日里褒奖夸赞,

助长他自负得意、沾沾自喜、全然不知天外有天。

【窗外一阵微风刮过,沈周若有所思,猛然想起什么。

(接唱)我这里巧机关暗施一计,

要让他迷途知返,收敛心性,艺海钩沉莫翻船。

【沈周若无其事地走进书房,咳嗽了两声。

沈 周 你们三个,临摹功课做得怎么样了?

唐伯虎 老师,不到一个时辰,我已经画好了一幅《竹节图》,请老师过目——

沈 周 嗯,画得确有几分神韵。不过,习画者不仅要捕捉事物的神、形,还要知道事物背后的精神意蕴。就拿画竹子来说,要通晓竹子的本性,才能画出它内在的气节。你们还记得北宋徐庭筠写的那首《咏竹》吗?背给为师听听——

张 山 老师,我来背!(磕磕巴巴)未出土时……先有什么来着?

李 海 哈哈,张山,你别丢人了,是“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张 山 对,对,嘿嘿,老师,这首诗倒像是给我们这些画技不好的学生写的,让我们虚心向唐伯虎学习——

唐伯虎 (沉浸在自得中)哪里,哪里——

【沈周用折扇在张山脑袋上敲打了一下。

沈 周 书房外面春和景明,你们三个先到外面玩耍休息一会儿。我一会儿还有事情找你们,喊你们回来就是。

三 人 是——

【三人蹦跳着下,沈周踱步到书房的白墙前,思索片刻,在上面挥

毫泼墨。

沈 周 (唱)挥毫管画出了窗棂一扇,

窗棂外桃色艳远黛如山。

我这厢驻足看真假难辨,

犹好似风拂面景在眼前。

有谁知为师我苦心一片,

暗筹谋巧布局内藏机关。

画此图为的是悬崖勒马,

要把那小唐寅警醒一番。

(对外面)徒儿们,你们都进来吧——

【唐伯虎、张山、李海上,沈周斟了几杯酒。

沈 周 来,来,来,你们平日学画辛苦,今天为师要好好儿犒劳你们一番,咱们师徒就在书房内饮酒、作诗、赏画。(指窗棂)一同欣赏窗外的大好春色——

【四个人配合舞台动作,边舞边唱。

沈 周 (唱)斟美酒施巧计箭在弦上,

赏春色论诗画曲水流觞。

唐伯虎 (唱)唐伯虎暗自里算盘打响,

借酒意向老师坦露心窗。

张 山 (唱)三杯酒才下肚摇摇晃晃,

头发晕眼发花踉踉跄跄。

李 海 (唱)哎呀呀奇怪事从天而降,

书房里何时候有一扇窗?

老师,您不说我都没注意,书房里什么时候多了一扇窗户?

张 山 你呀,真是脑子笨,眼睛也瞎,这么好的春色都看不见!

沈 周 窗既在此,自有它的道理。来,你我师徒继续畅饮。

【四人微微醉意。

唐伯虎 老师,学生还有一件事想向老师请示——

沈 周 什么事?

唐伯虎 学生跟随老师学画两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艺。山石、竹子、人物都能画得惟妙惟肖。古人说得好:“转益多师是汝师。”学生想,多向其他的老师学习一些本领,想向老师请假回家,一来看望老母亲,二来——

沈 周 (严厉地)怎么?你觉得在为师这里学不到真本领了吗?

唐伯虎 学生不敢——

张 山 哎呀,老师,唐伯虎一定是喝醉了胡说的,您别生他的气!

李 海 唐伯虎,还不赶快向老师赔礼——

沈 周 唐寅,你自以为已经学到我的全部技艺,那好,我今天就考你一考,如若你通过了考试,我就放你回家——(指窗户)你看看,那窗外的春色怎么样?

唐伯虎 窗外春和景明,远山含黛,好一派美景!

沈 周 为师方才饮酒有些热了,你去把窗户打开——

张 山 老师,这叫什么考试呀?您是不是喝醉了——

唐伯虎 (莫名其妙地)是——

(唱)唐伯虎遵师命前去开窗,

老师的葫芦里是何迷藏?

沈 周 (唱)我这里若无事佯装醉样,

【唐伯虎走到“窗”前,用力开窗……

唐伯虎 (惊讶地)哎呀,哎呀——

【张山、李海也跑过去帮忙开窗,配合诙谐夸张动作。

张 山 李 海 (唱)九牛力打不开一扇小窗。

唐伯虎 (唱)唐伯虎定睛看如梦方醒,

这窗棂原来是画作一张。

张 山 哎呀,这扇窗户原来是一幅画,这是谁画上去的?

沈 周 哈哈哈,这是为师方才在墙壁上画的一扇窗,特意用来考验你们。小唐寅,你什么时候把画技练就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再来向我请假回家吧——

李 海 哎呀,沈周老师画的窗户简直出神入化,真假难辨,老师用这招儿考验小唐寅,真是用心良苦啊——

唐伯虎 (羞愧地)老师——我——

(唱)霎时间心口中小鹿乱撞,

脸绯红头昏涨羞愧难当。

悔不该同窗前出言狂放,

悔不该自负得意、不尊师长,把人心伤。

方知晓与老师相差天壤,

一扇窗试出了画技短长。

从今后戒焦躁,敛锋芒,苦学画,师为纲,谦虚谨慎不狂妄,

唐伯虎弃旧迎新改弦更张。

【唐伯虎用力把《竹节图》撕碎,深深向沈周施礼。

沈 周 小唐寅,你能知错必改,就不枉为师这一番苦心。你们要记得,学画先学做人,一定要虚怀如谷,谦逊低调。来,你们再把徐庭筠写的那首《咏竹》吟诵一遍——

三 人 (齐诵)“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三人造型定格,幕后:小唐伯虎在沈周的教导下,懂得了谦虚为 人的道理,从此潜心学画,终于成为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

【剧终。

剧中人物介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沈周(1427—1509),字启南,明代杰出画家。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