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①
2025年08月10日
和刘柴桑
①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②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③
谷风转凄薄,④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⑤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⑥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⑦
①李注:遗民尝作柴桑令。按《莲社高贤传》:“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少孤,事母以孝闻,谢安、刘裕嘉其贤,相推荐之,皆力辞。裕以其不屈,乃旌其门曰遗民。”又《宋书·周续之传》:“遗民遁迹庐山。”
②李注:时遗民约靖节隐山结白莲社,靖节雅不欲预其社列,但时复往还于庐阜间。何注:西庐,指上京之旧居。
③李注:《尔雅》:“田三岁曰畬。”靖节自庚戌徙居南村,已再稔矣,今秋获后复应畬也。
④李注:《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
⑤李注:赵泉山曰:“‘谷风’四句,虽出于一时之谐谑,亦可谓巧于处穷矣。以弱女喻[6]酒之醨薄,饥则濡枯肠,寒则若挟纩,曲尽贫女嗜酒之常态。”吴注:王棠曰:“柴桑有女无男,潜心白业,酒亦不欲,想必以无男为憾,故公以达者之言解之。”澍按:赵以“弱女”为比,王则赋也,说並通,两存之。
⑥何焯曰:“共相疏”,我弃世,世亦弃我也。
⑦何注:百年后身与名且不得存,况外物乎?然则“敝庐何必广”,“衣食当须纪”,“耕织称其用”,可也。
袁桷曰:靖节居柴桑,刘遗民作柴桑令,白香山《宿西林寺诗》云:“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柴桑令,一宿西林便却回。”注:柴桑令,刘遗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