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士不遇赋并序

感士不遇赋并序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虽仅然于心知,亦苦心而旷岁。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陨身。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苍昊遐缅,人事无已,有感有昧,畴测其理。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已。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①何注:董作《士不遇赋》,司马作《悲士不遇赋》,今见《艺文类聚》。而《古文苑》载董赋为备。

②何注:《魏志》:董遇曰:“读书当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风雨者时之余。”

③焦本云:作“素业”。

④何注:《史记》: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高士传》:四皓逃入蓝田山,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

⑤何注:屈原《离骚》:其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⑥何注:《庄子》:“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注:“大块,自然也。”

⑦李注:《韵语阳秋》曰:“《艺经》云:壤以木为之,前广后狭,长尺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远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盖古戏也。”

⑧焦本云:汨一作“恒”。

⑨焦本云:一作“纷其”。

⑩何注:《后汉书》:东平王苍言为善最乐。

⑪何注:张平子《东京赋》:“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注:“炎帝,神农名。帝魁,神农后也。并古之君号。”《孝经·钩命诀》:“佳已感龙生帝魁。”宋衷《春秋传》:“帝魁,黄帝子孙也。”

⑫李注:爰盎、张释之。何注:《汉书》:“张释之字季,为骑郎十年不得调,中郎将爰盎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言便宜事,文帝称善,拜谒者仆射。”

⑬何注:汉冯唐为郎中署长,为文帝言,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下吏削爵,罚太重。帝令唐持节赦尚,复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⑭何注:《韩非子》:“庞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二人言,信乎?’曰:‘不。’‘三人言,信乎?’曰:‘寡人信之。’共曰:‘市无虎,明矣,而三人言成市虎,愿王察之。’”

⑮何注:汉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三十三。刘向称谊通达国体,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⑯何注:汉董仲舒[1]为江都王相,易王素骄,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胶西王尤纵恣,仲舒复相胶西王,王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⑰李注:色立切,不滑也。

⑱焦本云:一作“痛”。

⑲何注:《楚辞》:“老冉冉其将至兮,惧修名之不立。”

⑳何注:李广。

㉑何注:谓卫青。

㉒一作“恸”。

㉓何注:汉《李广传》:“文帝曰:‘惜子不遇时,若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武帝时,征匈奴者尽封侯,而广不得爵邑。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失道,青使长史急责广上簿。广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曲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遂引刀自刭。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泣。赞曰:‘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㉔何注:《王商传》:“成帝时,商为左将军。上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后为丞相,甚尊任之。而大将军王凤怨商,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会日食,大中大夫张匡上书罪状商,免相,发病欧血薨。”

张自烈曰:“师圣人之遗书,不委曲而累已”,此二语足以津筏吾人。至于“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语气悲咽,每读至此,不觉泫然流涕,文之感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