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三良①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②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
箴规向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③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④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①三良:子车氏子奄息、仲行、鍼虎。穆公没,康公从乱,命以三子为殉。国人哀之,赋《黄鸟》。
②汤本云:一作“中”。
③汤本云:一作“顾”。
④汤本云:一作“迟”。焦本作“迟”。
严有翼《艺苑雌黄》曰:秦穆公以三良殉葬,诗人刺之,则穆公信有罪矣。然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也,以陈尊己、魏颗之事观之,则三良亦不容无讥焉。昔之咏三良者,有王仲宣、曹子建、陶渊明、柳子厚。或曰“心亦有所施”,或曰“杀身诚独难”,或曰“君命安可违”,或曰“死没宁分张”,曾无一语辨其非是者,惟东坡和陶云:“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死则同其归。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审如是言,则三良不能无罪。澍按:古人咏史,皆是咏怀,未有泛作史论者。曹子建《咏三良》曰:“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此慨魏文之凉薄,而欲效秦公子上书,愿葬骊山之足者也。渊明云:“厚恩固难忘,投义志攸希。”此悼张祎之不忍进毒,而自饮先死也。况二疏明进退之节,荆轲寓报仇之志,皆是咏怀,无关论古,而诸家纷纷,论三良之当死不当死,去诗意何啻千里。
葛立方曰:三良以身殉秦穆之葬,《黄鸟》之诗哀之。序《诗》者谓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则咎在秦穆不在三良矣。王仲宣云:“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陶元亮云:“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是皆不以三良之死为非也。至李德裕则谓“为社稷死则死之,不可许之死”,欲与梁丘据、安陵君同议,则是罪三良之死非其所矣。然君命之于前,众驱之于后,为三良者虽欲不死,得乎?惟柳子厚云:“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使康公能如魏颗不用乱命,则岂至陷父于不义如此哉?东坡和陶亦云:“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似与柳子之论合。然坡公《过秦穆公墓》诗乃云:“穆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乃知三子殉公意,亦如齐之二子从田横。”则又言三良之殉非穆公之意也。
黄文焕曰:诗意言从殉者三子忠君之夙怀,非一时勉强就死。不肯说坏康公、穆公,别有深寄。臣子报君,即从殉不为过,其可忘君而贪生事他朝乎?在三良愿殉自当断,在国人惜才自当悲,各不相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