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①
暧暧空②中灭,何时见余晖。③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④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⑥
①李善注:孤云喻贫士也。
②《文选》作“虚”。
③李善注:王逸《楚辞》注曰:“暧暧,昏昧貌。”
④李善注:喻众人也。
⑤李善注:亦喻贫士。何注:刘履曰:“朝霞开雾,喻朝廷之更新;众鸟群飞,比诸臣之趋附。而迟迟出林,未夕来归,则又自况其审时出处,与众异趣也。”
⑥汤注:孤云倦翮,以兴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当世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也。何焯曰:孤云自比其高洁,下六篇皆言圣贤惟能固穷,所以辉曜千载,迥立于万族之表,不可如世人之但见目前也。
凄厉岁云暮,拥①褐曝前轩。②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余粒,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③
闲居非陈阨,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④
①焦本云:一作“短”,非。
②《初学记》作“抱南轩”。
③《初学记》作“日日去不还”。
④何注:前《有会而作》云:“在昔余多师。”此又云:“赖古多此贤。”渊明真所谓善哉其能自宽者也。何焯曰:此患难不失其常也。陈蔡见围,仲尼不疑吾道之非,况止于饥乏,何为不追古人而从之乎?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①纳决履,②清歌畅商③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④不掩肘,藜羹常乏斟。⑤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辨,乃不见吾心。⑥
①李注:原宪。
②汤本、李本作“屦”。
③焦本云:宋本商一作“高”,非。
④《初学记》作“敛袂”。
⑤《初学记》作“乏恒”,非。
⑥何注:《庄子》:曾子居卫,捉衿肘见,纳履踵决,曳纵而歌,声满天地。原宪居鲁,子贡曰:“先生何病?”曰:“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此诗决履清歌,俱以为原,盖因二人之事偶合用耳。张自烈曰:读“苟得非所钦”,乃知渊明乞食,自非计无复之,与俗人同寥落尔,东坡代哀之,何其浅也。何焯曰:非独远于人情,生不逢尧与舜禅,则宜以荣期、原思自居,求无愧于仲尼而已。如子贡所以告二子者,姑舍是可也。《萸江诗话》曰:三代下不为苟得者几人?先生以此自命,真圣人之徒也。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①
好爵吾不荣,②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③不周。④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⑤
①李注:刘向《列女传》云云。
②焦本、吴本作“萦”。
③焦本云:一作“蔽覆”,乃非。
④李注: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者,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哭之,毕,曰:“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受,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曰康,不亦宜乎?”
⑤何焯曰:此死生不改其操也,贫贱不以道得者不去,公诚造次颠沛,必于是者矣。
袁安门①积雪,邈然不可干。②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③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④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⑤颜。⑥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①各本作“困”,从何校宣和本作“门”。
②李注:《汉书》:洛阳大雪丈余,县令出,见袁安门无行迹,谓其已死。入见安偃卧,问其故。答曰:“大雪人乏食,不宜干人。”令贤之,举孝廉。
③何焯曰:莒,疑作“稆”。《后汉·献纪》:“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注云:“稆音吕,与穞同。”
④何焯曰:苟求富乐,则身败名辱,有甚于饥寒者,故不戚戚于贫贱,但恐修名之不立也。
⑤焦本云:一作“厚”,非。
⑥何注:《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中,故臞。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①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②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③
①李注:张仲蔚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时人莫知,惟刘龚知之。
②汤注:《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
③何焯曰:自言事在诗外,有不易其者,俟后人论其世而知之。
昔在①黄子廉,②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③
①汤本云:一作“有”。
②汤注:《黄盖传》云: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王应麟《困学纪闻》:《风俗通》云:“颍川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于水。”黄潜曰:陶靖节诗“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汤伯纪云:《三国志·黄盖传》注: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刘潜夫《诗话》亦云:子廉之名仅见《盖传》。案后汉尚书令黄香之孙守亮,字子廉,为南阳太守。注及诗话举其孙而遗其祖,岂弗深考欤。子廉乃守亮之字,亦非名也。吴骞曰:黄文献溍《笔记》:汉黄香之孙守亮,字子廉,为南阳太守云云。未审见于何书。考黄香及子琼、琼孙琬,并著于范史,而守亮独未见。且后汉人双名绝少,昔人论之详矣。窃疑自唐以后,各姓谱系多附会杜撰,不可尽信。文献岂亦据其家谱牒而云然耶?
③何焯曰:此篇言终不为妻子所累,贬节复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