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图1-2-5)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起步。
(一)第一阶段:自主造车(1956—1984年)
起步初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是按照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但是,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在社会的政治大潮中随波逐流,飘摇起伏。1953年7月15日,毛泽东亲笔题名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动工兴建(图1-2-6),中央动员、全国支援、参与建设者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
1965年,国家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在湖北十堰筹建中国二汽(即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但二汽的建立并没有解决现有经济模式带给中国汽车工业的制约。直到1970年,全国汽车产量才突破10万辆,1980年才突破20万辆。
图1-2-5 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
图1-2-6 毛主席亲笔题词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轿车工业也出现过短暂的繁荣。1958年,长春一汽相继生产了“东风”(图1-2-7)和“红旗”两款轿车。同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的“井冈山”轿车、上海汽车装配厂生产的“凤凰”轿车(图1-2-8),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的礼物而相继问世。但是,轿车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蓬勃发展起来,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停滞。1958—1983年,中国轿车年产量才突破5 000辆,而在这段时间,中国汽车工业基本只能算处于“卡车工业时代”。
197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中央政府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与国外汽车巨头接触。1978年,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墨菲先生来中国考察汽车工业。随后,中国派专业人员赴德、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考察汽车相关技术,并开始与这些国家商谈合资事宜。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开始与世界汽车工业接轨。
图1-2-7 1958年“东风”轿车
图1-2-8 1958年“凤凰”轿车
(二)第二阶段:借船出海(1984—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的发展“瓶颈”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这个提议被提上了日程。1984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汽车工业时代已经来临。1985年,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引入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的依维柯汽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标志汽车公司合作,汽车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到1994年,轿车的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十分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有关部门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最重要的决策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汽车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春天来了。
(三)第三阶段:自主创新(1997年至今)
在合资汽车品牌的重重包围下,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艰难崛起了。
1997年3月,奇瑞汽车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在安徽芜湖成立。奇瑞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将目光投向了汽车发动机的研发与制造。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后,奇瑞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发动机终于在2003年正式下线。奇瑞自主研发的发动机标志着中国在新一代高性能汽车发动机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开创了研发和制造自主品牌发动机的先河,这标志着奇瑞成功抢占了国内汽车市场。
2001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夜,吉利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入选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录,也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有了政策的扶持,吉利开始加速发展。2010年,吉利从福特汽车公司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这表示吉利与沃尔沃展开了深层次的技术合作。
中国汽车工业在这个阶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如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汽车品牌的表现十分出色。
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提出要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随后制定的《“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更是提到“掌握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品牌产品产业化”。至此,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从2009年起,中国汽车产销连续13年位列全球首位,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6月,已经达到3.1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1万辆,已连续7年位列世界首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纷纷向中国聚集,研发体系建设、产业供应链培育、衍生业务拓展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发展。“双碳”目标的推进,将会促使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还会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推动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从而增强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学习研讨
学习评价
习题测试
1.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 )汽车诞生。
A.福特T型 B.福特A型 C.凯迪拉克
2.( )汽车公司率先成立了艺术与色彩生产部门。
A.通用 B.福特 C.凯迪拉克
3.1925年,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厂商( )汽车公司成立。
A.通用 B.福特 C.克莱斯勒
4.1946—1959年,汽车造型趋向更低、更长、更宽。这个时期的汽车造型有两大特色,一个是( );另一个是( )。
A.车身具有防撞设计 B.具有尾翅的流行
C.甲壳虫型
5.1956年,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 )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这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起步。
A.“解放”牌载货汽车
B.“红旗”牌轿车
C.“东风”牌轿车
6.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包括( )。
A.比亚迪 B.奇瑞
C.长城 D.红旗
拓展阅读
汽车工业正在经历史上最大的变革,而由此产生的产品、技术、服务、模式等的全面升级,也使汽车行业竞争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汽车和相关产业链参与者需要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优势互补、联合研发等方式加速产业创新。由此,各种不同形式的“生态圈”逐步成为汽车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模式。2020年12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20多家初创成员成立了SDV工作组,其成立目的是协同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推动智能汽车软硬件接口标准化,降低智能汽车研发的复杂度,做强智能汽车产业链。
未来,汽车工业将广泛采用平台化战略、模块化生产、全球采购等方式,而零部件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将得到提升,国际竞争将由制造链向服务链延伸。这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彻底改变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相关知识。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导者
吉利汽车—造每个人的精品车
【注释】
[1]1加仑(英制)≈4.5升。
[2]1马力≈0.7千瓦。
[3]1英里≈1.6千米。
[4]由于相关资料上没有准确的时间分段,此处不标注每个阶段的起止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