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车制造
(一)车身制造
车身制造的工艺流程如下。
1.冲压工艺
大多数汽车采用承载式车身,因此车身部件主要由冲压件组成,包括全车身的覆盖件和主要骨架结构,都是由冲压件及由冲压件经多层焊装而成的。在冲压之前还要把钢板由卷材剪切成板材,然后才能送到冲压车间冲压成所需形状的车身钣金件。车身上的许多部件都不是经过一次冲压就能完全成形的,而是要冲压2~5次,一些结构复杂的部件甚至需要冲压更多次才能完全成形。
2.焊装工艺
焊装工艺是指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兼用,使焊件达到原子间结合并形成永久接头的工艺。现代汽车一般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也就是说它没有“大梁”,因此要求车身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以支撑发动机、变速器、传动机构及座椅等内饰部件。但一个完整的白车身是无法只通过冲压工序加工出来的,只有将许多冲压件焊接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结构复杂的白车身。比如车门就是由两三层冲压件焊接成一体的。
车身焊接的顺序是由最散的零件开始,先焊接成合件,再将若干个合件焊接成分总成,最后将零件、合件和分总成共同焊接成车身总成。
3.涂装工艺
涂装工艺就是为白车身喷涂上各种颜色的车漆,但在喷涂车漆之前要进行清洗和防锈处理。以保时捷911为例,它的涂装工序有12道程序之多,主要包括车身预处理、电泳防锈、PVC密封、底漆、中涂、面漆等工艺。
(二)总成制造
汽车在从总装配线上下来之前,各种零部件是以总成的形式走上总装配线的。除了车身或发动机总成外,其他总成通常由专业的汽车部件制造商制造(如变速器、车桥、座椅、天窗、音响等),整车制造商只是采购这些总成或部件,然后运送到总装配厂进行最后的总装配。
现代的汽车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即车身、动力系统、内饰和仪表、悬架和底盘,以及车轮和轮胎。汽车在进行总装配前必须先将这五大部分分别制造或采购,然后再在总装配线上把它们组装起来。
(三)总装配
总装配是汽车制造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作用是把车身、动力系统、底盘、内饰等各大总成组装成整车,待质量检测合格后,便可交付客户。
一条总装配线上可以组装多款车型,甚至不同品牌的车型。因此,对总装配线的管理非常严格,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也更高。
总装配的步骤如下。
(1)底盘组装:把车桥、转向、传动、制动等系统组装成底盘。
(2)动力系统:把发动机与变速器组装成动力总成。
(3)车身组装:以车身为开端,将喷涂好的车身送入组装线,在车身内布置各种线路。为了后面的装配方便,通常先把车门卸下来,然后在车身内部装配仪表总成、安全气囊、安全带、转向机构及一些车内附件。
(4)将车身与底盘组装在一起:车身和底盘分别来自两条线,到此汇成一条线,继续前行。此前底盘上已预先安装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机构、前桥、后桥和制动器等。
(5)连接底盘与车身:车身与底盘之间有许多连接线和管,主要是操作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之间的连接管线。
(6)附件装配:车身在进入总装配线后,要先将车门卸下来,以便内饰装配;之后再把卸下来的车门装上,同时还要安装车门内饰板、车顶内饰板、车窗玻璃、风窗玻璃等,也有在此时安装座椅的。
(7)车轮安装:安装好四个车轮后,汽车就可以着地行进了,但此时仍无动力。
(8)目视检查:检查外观、加注燃油等。完成后行进到新车检验区域。
(9)常规检验:灯光检查和调试灯光,以及检查仪表、动力、制动、噪声、四轮定位、密封、排放等。
(10)道路测试:短距离道路试驾,测试汽车的加速、制动、转向、爬坡等性能。
(11)整车抽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可靠性、耐久性、工艺装配质量和油耗等。
学习研讨
学习评价
习题测试
1.汽车设计的第一步是( )。
A.市场定位 B.市场调研 C.勾画概念草图
2.车身比例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一是驾乘室空间,二是行李舱空间,三是( )。
A.底盘结构 B.发动机位置安排
3.造型效果图包括( ),一般由不同的专业设计师分别进行设计和绘制。
A.外观 B.内饰 C.色彩
4.悬架系统设计中的主要诉求包括( )。
A.保证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B.保证汽车拥有较佳的操控稳定性
5.车身制造可分为( )和涂装几大工艺流程,这也是汽车制造厂必备的工艺流程。
A.冲压 B.焊装 C.总装
拓展阅读
汽车设计师通常以直观的、美术绘画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整车的概念构思。
汽车设计师必须具备紧跟市场和时代的眼光,既要拥有艺术家的气质和工程师的理性思维,可以使用宣传家的口吻介绍产品,还要懂得产品消费心理学、图形符号语义、审美文化与时尚、美术绘画表达、工业制造常识等。专职汽车设计师必须掌握汽车设计绘画表达和汽车工业曲面理论,以及汽车工程基础知识。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汽车设计相关知识。
中国汽车设计师——赖平
奔驰首席设计师——戈登·瓦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