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车礼仪的基本要求

三、文明行车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遵守交通规则

1.不酒后驾车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文明行车礼仪

在《刑法修正案(八)》中,醉酒驾车被认定为犯罪。公安机关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从严查处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2015年,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法律实施前三年分别下降34%和43.3%。

酒后代驾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酒后代驾,就是指由一名专业驾驶员代替驾驶,将喝了酒的驾驶员连人带车送回家。酒后代驾服务为饮酒的有车族朋友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空间,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

图8-3-4 疲劳驾驶危及生命

2.不疲劳驾驶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疲劳会影响驾驶员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如图8-3-4所示。因此,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特别是高速长途行驶。爆胎、疲劳驾车、超速行驶是道路交通的三大杀手。

在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员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员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小,振动频率低,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由此可见,驾驶车辆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

3.不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是指驾驶员在驾车行驶过程中,以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速度行驶的行为。例如我国高速公路的汽车行驶速度最快不超过120km/h。有道路限速交通标志或路面限速标志时,驾驶员应严格按照标志规定的速度行驶,超过该路段限定速度行驶就是超速行驶。

限速标志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标准,考虑了路上存在的多种因素。

超速行驶(图8-3-5)的危害如下。

(1)超速行驶加剧机件的磨损,使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容易发生爆胎事故。

(2)超速行驶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地操作。

(3)超速行驶会影响驾驶员的思维判断能力。

(4)超速行驶给注意力转移带来困难,进而引发事故。

(5)超速行驶减弱了驾驶人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6)超速行驶时驾驶人不能全面、正确感知车内外的变化。

图8-3-5 超速行驶的危害

4.遵守交通标志标线

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指示灯是指示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顺序行驶的基本标志,是保障道路安全和畅通的基本条件,所有道路参与者都应该遵守相关规定。

比如网状线(图8-3-6)标志表示严禁车辆长时或临时停放。当其前方有车辆停驶时,后车必须在线外等候,直到确认黄色网状线前方有足够空间停驶本车时,方可驶过。

图8-3-6 网状线标志

5.不接打手机

驾驶过程中接打手机,会严重影响驾驶者的反应能力。因此,驾驶过程中接打手机(包括收发短信、微信)在我国以及很多国家的交通法规中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6.系好安全带

正确地扣上安全带是最重要的交通规则之一。实践证明,安全带是车辆行驶过程中保证车内人员安全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养成驾车先系安全带的好习惯很重要。调整好座椅后,坐直,抓住安全带头部的锁舌,沿着身体往下拉安全带,别让安全带扭结,然后将锁舌扣到搭扣中。

当儿童乘坐车辆时,使用安全带时需要配合专用的儿童座椅(图8-3-7);否则,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不仅不能保护儿童,反而会加重儿童受伤的程度。

(二)遵守行车之礼

1.相互礼让

开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不仅要遵守交通秩序,还要讲究公德,做到文明驾驶、相互礼让,这样才能保证所有人顺畅通行。过斑马线时,驾驶员应该在斑马线外减速,停在1m之外,让行人先走,不要按着喇叭加速,不要和行人抢道。

图8-3-7 正确使用儿童座椅

2.不飙车、不开斗气车

开车出行最重要的是安全,只有依法行驶,才能远离“路怒症”,才能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才能消除飙车、别车、开斗气车等“路怒”现象。这需要驾驶员加强自律,文明驾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坚持教育与惩罚并重,加大依法惩处力度,有效遏制不文明驾驶冲动,让文明和依法行车成为每个驾驶员的习惯,让我们的道路更安全。

3.合理使用灯光和笛声

当需要示意提醒其他车辆、行人时,驾驶员应先交替使用灯光,在提示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短时间鸣笛,原则上持续时间不超过1s,连续鸣笛不超过两次。遇到牲畜时尽量不要鸣笛,以避免它们受惊。

车灯的使用礼仪:天暗时要开示廓灯;天黑时要开大灯;对面来车时要关闭远光灯;转弯要打转向灯;雾天要开启雾灯,提示前后车辆降低车速;车辆发生故障时要使用双闪指示灯等。

4.雨天、雪天、雾天要减速慢行

在雨、雪、雾等特殊天气行车规则:要注意保持车距,控制车速;对于路边打伞或穿雨衣的行人,要注意其突然摔倒而影响行车;转弯处要多加注意,避免车辆侧滑或失控;涉水时制动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应缓慢通过,不能将积水溅到路边的行人身上。

(三)遵守停车礼仪

1.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挑选平整坚实、视距较远和不影响与他车交会的安全地址,按行进方向靠路途右侧停放。如与他车临近停放,最少保持2m的间隔,不得与他车在路途侧边并排停放。若途中由于紧急状况必须泊车,应设法将车辆移至路途的右边,避免阻碍交通和引发磕碰事故。如因故有必要暂停在弯道上或隐蔽位置时,应在前后30m以外设置明显提示,以引起其他驾驶员的注意,避免因此而发生事故。

驾驶员泊车前,车辆在靠向路边右侧时,应留意与前后的车辆和行人保持一定间距,以确保安全。另外,不能逆向泊车,避免影响正常行进的车辆。车辆停稳后,打开车门前,驾驶员应先调查车前后情况,确认安全后再打开车门,不得阻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设有禁停标志、标线的路段,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设有隔离设备的路段以及人行横道、施工地段禁止停车。

2.照顾乘员上下车

驾驶员一般应先下后上,以照顾其他乘员,尤其当乘员是长者、女士、贵宾时,驾驶员要主动为他们开关车门。

(四)车辆日常“护理”礼仪

1.车内部环境的清洁礼仪

车内部环境不但影响乘坐的舒适性,还反映了主人的修养,脏乱的车辆会严重影响车主的形象,所以要保持车内环境整洁。驾驶员在开车时,不要突然把包装纸、烟头等从车窗扔出去,也不要在泊车后,收拾完垃圾直接扔在地上。

2.车身的清洁礼仪

盐、尘土、昆虫、鸟粪、油烟等杂物附着在车身上的时间越长,对车漆面的破坏性就越大,应及时进行清洗。车身沾有沥青、油渍、工业尘垢或昆虫等,如果时间过长,会损坏油漆。可使用沥青清除剂、昆虫去除剂等去掉污点。

汽车已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遵照行车礼仪不仅体现了我们的道德修养,也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公民素养,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缩影。遵守行车礼仪,在为他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方便。

学习研讨

学习评价

习题测试

1.按照最新《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的规定,驾驶其他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扣(  )。

A.12分 B.6分 C.3分

2.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机动车驾驶员扣(  )。

A.1分 B.2分 C.3分

3.遵守行车之礼包括(  )。

A.相互礼让 B.不飙车

C.合理使用灯光 D.雨天减速慢行

4.机动车需礼让行人,否则将(  )的处罚。

A.扣3分,罚款200元 B.扣3分,罚款50元 C.扣2分,罚款200元

拓展阅读

礼让造福,抢行肇祸。让则畅,抢则堵。2015年,一段成都男驾驶员将女驾驶员逼停后当街殴打的视频引起热议。男驾驶员车载记录仪显示,女驾驶员曾强行并道导致其紧急制动,双方此后多次斗气别车。随意变道、斗气别车、乱开远光灯……相信每一位驾驶员都曾遇到过不文明驾驶情景。如果我们不那么较真,礼让别人,也许愤怒就会变成温暖。“文明行车,从我做起”。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文明交通相关知识。

驾车防“水花”雨伞穿“外套”

地下红绿灯让文明行车避开死角

【注释】

[1]1两=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