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与我们的时代》简介
《恩格斯与我们的时代》这本书是由肖鹏创作的,《恩格斯与我们的时代》共有49章节
1
封面页
...
2
序言 光与影
在历史的长河中,留有姓名者如满天繁星,不可胜数。许多人物是以“双子星”的形象呈现的,如伯牙与子期、管仲与乐毅、秦皇与汉武、李白与杜甫,等等。他们的光芒同样耀眼,...
3
目录
序言 光与影 第一章 家庭与成长 (1820—1840年) 一、出生:极其优渥的家境 二、少年:极其聪慧的天赋 三、青年:极其叛逆的性格 第二章 理想与事业 (...
4
第一章 家庭与成长(1820—1840年)
出生于富丽堂皇资产阶级家庭的恩格斯, 为何选择无产阶级革命作为终身的事业? 在锦衣玉食的少年时代,又是什么力量, 使他独立成长,最终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嘿,你...
5
一、出生:极其优渥的家境
在恩格斯出生的时候,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统一的德意志国家尚未成型——那是1871年由铁血宰相俾斯麦完成的功绩。1806年之前,在今天德国的土地上,当时还是一个名为“...
6
二、少年:极其聪慧的天赋
1826年9月,6岁的恩格斯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起初他在由叔父捐赠创办的社区学校布鲁赫尔·罗特民办小学就读。这所学校学生人数很多,课堂拥挤不堪,学习氛围一般,因此...
7
三、青年:极其叛逆的性格
就这样,17岁的恩格斯离开了校园,按照父亲期待的样子,成了家族商行的代表。一方面,恩格斯穿戴考究,待人接物也是风度文雅,看起来是一个优秀的商业继承人;另一方面,...
8
第二章 理想与事业(1841—1843年)
在兵营、大学和工厂,军队、学者和工人中, 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致力于人类进步”, 这就是青年恩格斯的理想。为了这样的理想, 他毅然投身于“为人类求解放”的伟...
9
一、左手是兵营,右手是大学
1841年3月底,恩格斯结束了为期近三年的不来梅商业实习,回到了故乡巴门,那种熟悉的无聊生活又回来了。他在给妹妹玛丽亚的信里这样写道:这里没有什么事情。参加婚礼...
10
二、初识马克思,会面很冷淡
恩格斯在柏林服兵役期间,与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往来甚密,但他在最开始批评谢林、捍卫黑格尔时,也同样与黑格尔的学说保持距离,他认为自己不是“顽固的黑格尔主义者”,“但...
11
三、襄理的理想,工人与爱人
曼彻斯特,英国第二大城市。如同伦敦、利物浦等其他城市,这里大工业高度集中,为全世界不断提供工业产品。铁路、运河、海港彼此相连,商品货物从工人们的卡钳下和传送皮带...
12
第三章 理论与实践(1844—1846年)
当恩格斯遇上终生知己马克思, 他们找到了打开历史唯物主义 新世界大门的两把金钥匙—— 实践重铸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当我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时,我们...
13
一、马克思的迷茫,由恩格斯经济学治愈
1843年10月11日,新婚燕尔的马克思夫妇来到了巴黎,应好友卢格之邀创办《德法年鉴》,希望能够博采德法众长,塑造一种类似于费尔巴哈“高卢—日耳曼原则”的精神理...
14
二、咖啡馆的见证:一对超级组合的诞生
恩格斯对马克思可谓仰慕已久,但第一次拜访扑了个空,第二次正式见面时马克思的态度“十分冷淡”。随着恩格斯在1843—1844年间对马克思思想举足轻重的影响,两人的...
15
三、新世界观来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
1845年4月,马克思离开了暂住的旅馆——布鲁塞尔圣居杜尔广场26—27号野林旅馆,搬到了圣若塞·堂·诺德郊区的同盟大街5号。几乎同一时间,恩格斯也来到了布鲁塞...
16
第四章 批判与革命(1846—1848年)
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问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个高峰紧随而来——1847—1848年, 革命紧随着批判,《共产党宣言...
17
一、“真正的社会主义”不真正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紧锣密鼓地从事《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写作期间,他们的革命工作也没有被放下。为了消除当时已有的工人政治组织受各种学说偏见的影响,必须通过定期通...
18
二、有了批判,才有真知与真行
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分工合作:恩格斯撰写《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的补充,而马克思则撰写《哲学的贫困》,与蒲鲁...
19
三、《共产党宣言》是如何写成的
1847年6月2日,正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沃尔弗带来了马克思的提议,即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与会代表同意并通过。代表大会在致同盟盟员的...
20
第五章 前进与后退(1848—1849年)
随着《共产党宣言》问世,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 恩格斯和马克思投身其中,经历了血与火的严酷考验。 书房的思考,街头的运动,法庭的申辩,战场的冲锋, 无论前进还...
21
一、欧洲大革命爆发
在进入1848年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夜晚,1847年12月31日,恩格斯在巴黎参加了德国流亡者举行的迎接新年的庆祝会并发表了演说。在演说的最后,恩格斯提议为法国大革...
22
二、《新莱茵报》创刊
5月6日,马克思来到了巴门,在恩格斯家住了几天,恩格斯把为《新莱茵报》筹集到的14股交给了马克思,每股有50塔勒。认股人的身份和职业形形色色,有律师伯恩施泰德、...
23
三、从巴黎走到伯尔尼
1848年10月4日,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一家旅馆办理登记手续,几名警察突然闯了进来,把他带走关进了普其·卡尔姆监狱。比利时政府拒绝为恩格斯提供政治避难,反而把他当...
24
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为了在革命的低潮中鼓舞人心、凝聚士气,1849年2月15日,恩格斯在科隆工人联合会委员会议上提议,为纪念法国二月革命一周年组织一次宴会,得到了委员们的赞同。2月...
25
第六章 友谊与奉献(1849—1863年)
革命硝烟退去,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来到英国, 马克思在伦敦陷入了长期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 为了让他专心研究,恩格斯这位“埃及的幽囚” 作出了伟大的奉献,缔造了人世...
26
一、革命硝烟褪去,马克思深陷贫穷
恩格斯在瑞士甫一安定,立即写信联系马克思。马克思全家于1849年6月3日到达巴黎后,与恩格斯的联系便中断了,两个月来音讯全无。他们互相为彼此担忧不已——马克思害...
27
二、“该死的商业”与“埃及的幽囚”
面对马克思全家生活的困境,恩格斯不可能无动于衷。事实上,当1850年5月15日马克思全家被切尔西区的房东赶出门后,是恩格斯帮着还清了债主逼得最紧的几笔债务。而1...
28
三、资本主义大本营里的特洛伊木马
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被卷入了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入侵的希腊联军突然撤退,在海滩上留下了一只巨大的木马。特洛...
29
四、“友谊的小船”险些“说翻就翻”
中国有个成语叫“通家之好”,形容两个家庭交情深厚,就像一家人一样。马克思的女儿们把恩格斯看作第二个父亲,她们常常在马克思写给恩格斯的信中加上几行俏皮话,或者画一...
30
第七章 政治与经济(1864—1870年)
当马克思退居书房,恩格斯退居生意场, 异化的生活从没有遏止他们的伟大思想。 “第一国际”的成立、《资本论》的写作, 他们牢牢把握着政治与经济的本质方向。 “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