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经济(1864—1870年)
第七章
政治与经济
(1864—1870年)
当马克思退居书房,恩格斯退居生意场,
异化的生活从没有遏止他们的伟大思想。
“第一国际”的成立、《资本论》的写作,
他们牢牢把握着政治与经济的本质方向。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得到。”
“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既独立于专门的政治学和经济学,又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不可分割性。表面上看,它的范围和内容近似于宏观经济学,但就“政治”一词的本源(希腊文的politikos)来看,它指的是经济现象、关系、规律所依循的社会现实的土壤和根基。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史无前例地为这个领域灌注了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使之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本质关联。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进入政治经济学的思想道路并不一致——马克思是从政治学进入经济学,而恩格斯是从经济学进入政治学。他们在共同开启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大门时,殊途同归地回到了政治经济学的怀抱,赋予了这门学科强大的现实关怀——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为己任。
毫无疑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把德国的思想乃至全人类的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特别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阐扬,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与历史限度,为人们注入了启蒙理想的一条现实的、实践的道路。这样一来,怀着宗教情感的、乡愁情绪的迷茫困顿的人们得以看清世界的真相,得以开启客观的思想,收拾好自身原先的那堆陈旧之物,大踏步地向着解放道路奔涌前进。但是,同样吊诡的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思想原则被无比明晰地彰显出来,因而通往共产主义的历史道路的复杂的、长期的、艰难的本性反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掩蔽了起来。当通往未知之途上的旅人得知遥远的地方将有哪些具体景象时,这段旅程看上去就像是被大大缩短了。
然而,社会生产能力是靠手、脑、机器的迭代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文明发展程度是靠每一项具体的成就一步步实现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共产主义道路不因其科学内容的揭示而缩短乃至跳过应有的路程。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的那样:“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如此一来,无产阶级革命就必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难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其间发挥的伟大贡献和重大价值就在于:始终为这个过程指明方向,始终为奋斗者坚定信念,尽可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个方向具体来说,就是从经济方面批判性地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律,同时从政治方面批判性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