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类概念模型

三、概括类概念模型

概括类概念模型指用一种模式去套用现实的教学实践,或者是用框架去“裁剪”鲜活的课堂实践。概括类概念模型的精髓蕴藏在事物发展的共性中。例如,在高三第一轮或第二轮复习课中,教师既可以尝试构建如图1-2-5所示的一个概括类概念模型,也可以尝试构建如图1-2-6所示的一个概括类概念模型,让学生搜索相关知识,进行填空或趋势分析。这样的串联形式和汇总形式,可高效浓缩教材中多章节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复习的效率。

【案例5】构建“链式传递”概括类概念模型。

“链式传递”概括类概念模型就是用方框和箭头两种元素符号构成的传导型链式结构图(图1-2-5)。尝试让学生依据该模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并逐渐形成解决具有相同特征的问题的能力。

图1-2-5 “链式传递”概括类概念模型

下面展示学生依据模型填入的一些相关内容:

第一种,免疫调节: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

第二种,激素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或性腺。

第三种,基因表达:DNA→mRNA→蛋白质。

第四种,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第五种,组织培养: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或丛芽。

【案例6】构建“框架整合”概括类概念模型。

“框架整合”概括类概念模型就是用框架结构,把散落的信息或碎片化的知识,按大概念或次要概念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整合。比如,在复习“细胞的增殖、衰老和癌变”内容时,通过构建如图1-2-6所示的“框架整合”概括类概念模型,就可以很全面地将与该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

图1-2-6 “框架整合”概括类概念模型

其实,概括类概念模型的形式还有很多,学习者要多尝试进行构建。模型构建既能帮助自己对知识进行高度归纳和灵活应用,又能实现生物学知识的横向联系,从而使自我生物学水平由了解、理解层面向应用层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