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建模的动机

一、生物学建模的动机

生物学建模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生物学建模活动的心理因素,是推动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与外部动机及内部动机密切相关。

(一)外部动机

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重视生物学知识应用和建模的教学工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经历了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过程,感受到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义。教师为学生创设的生物学建模的环境与条件,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如调查所学某一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就某一个实际情境进行生物学分析等)就形成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外部动机。

(二)内部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兴趣。建立生物学建模的兴趣是学生参加生物学建模活动的积极心理倾向。对生物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显然对生物学建模没有兴趣。生物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当前高考的压力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对生物学建模也不一定就很感兴趣。兴趣的不同形成了学生参加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活动积极性的差别。但是,如果教师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注意营造用一些生物学知识去解决某些生产、生活问题的教学氛围,那么这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兴趣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在科普读物中可能阅读到和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有关的内容,并对其产生兴趣。或者从同龄人(本校的或外校的)参加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活动中受到启发,获得自己认知结构中所没有的有关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新信息,由此产生一种好奇心,产生想进一步了解它的愿望,并且产生自己也想用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这就是对生物学建模产生了兴趣。建模兴趣是建模内在动机的重要来源,是建模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建模内部动机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成就动机。有的学生出于对生物学学习的爱好,有一种把生物学学好的认知心理需求。学生处于“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于实际”的境地,从而产生一种学习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于实际的认知心理需求。这种认知心理需求是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之一。

有的学生由于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参加过一些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活动,尤其是有的学生在以往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对生物学建模有了切身的体验,获得了一些建模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并用自己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成功甚至受到表彰,由此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这是学生继续参与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活动的新的动力,由此产生的自我提高的需求是成就动机的又一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情感。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对学生而言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教师对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积极态度深深影响着学生。学生喜欢哪一位教师,就会努力为学好这位老师的课而下功夫。另外,任何一个人做事总有希望得到认可的心理。学生在参与建模活动时,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得到同学们的赞扬,这种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参与建模的内部动机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建模活动中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形成一种互相激励的机制,对激发并保持建模内在动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

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可以互相转化的。学生在外部动机作用下,完成教师布置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的任务、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对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做出合理的解释,逐渐产生了建模的兴趣,此时外部动机就转化为内部动机。相对而言,外部动机是短暂的,其作用是有限的;而内部动机是持久的、强烈的。事实证明,仅靠建模的外部动机,学生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活动不能顺利长久地开展下去,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果。只有不断激励并保持学生建模的内部动机,建模活动才能良性地开展下去。

(四)如何激励并保持学生的建模动机

为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建模动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教师在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创设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并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建模兴趣。

2.防止焦虑

学生参加生物学知识应用与建模活动,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比如:学生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情境不能理顺其生物学关系;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不够用;社会调查中没有得到调查对象的积极支持;建模计算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等。当困难一个接一个不断出现时,学生可能会束手无策,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紧张、担心、害怕的情绪,导致在做了大量工作之后却没获得成功。由此,学生会怀疑自己参加生物学建模的初衷和自身建模的能力。这些紧张、担心、害怕、怀疑都是焦虑心理的表现。一定的焦虑能促进学生建模的积极性,但是高度的焦虑会导致建模动机的动摇和遗失。为此,教师在建模活动中,要时时关注学生建模工作的进展、学生思想的动态等,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迎接困难和挑战,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困难的具体帮助和建议。

3.及时评价,激励成就动机

每一位参加建模的学生自然都有对于成功的期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建模工作,及时进行评价,及时肯定学生好的想法和做法,肯定学生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同时建设性地帮助学生指出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及时、恰当的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建模的成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