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建构主义思潮的支持者们在回顾20世纪建构主义思潮的渊源时,都十分重视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影响。作为20世纪美国最负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受实用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把经验看作现实世界的基础。杜威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就是试图运用新的经验方法取代二元论的非经验方法。他认为,传统哲学的非经验方法割裂了客体与主体、心与物、经验与自然的联系,造成认识上的片面性。他主张运用经验方法确立经验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续性,并将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认识。为此,杜威重新对“经验”进行了解释。他认为,经验包括经验的事物(经验的主体或有机体所面对的对象或环境),即人们做些什么、遭遇什么、追求什么、爱什么、相信和坚持什么;经验还包括能动经验的过程(主体对对象所起的作用),即人们怎样生活、怎样操作和怎样经历各种事件,以及人们的观点、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等。总之,经验的对象和经验的过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统一整体,这正是经验所包含的“两重意义”。这是因为在经验范围内,经验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它们是作为统一的经验整体中具有不同机能的特性而存在的。显然,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整体,是经验者与被经验的对象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强调,只有经过了与人这种有机体相互作用的自然,才是经验。由此,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运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真正的理解必然是跟动作相联系的,因此,经验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主体有目的地在选择对象的基础上的主观“创造”。由此出发,杜威特别强调经验的能动性,认为经验是由现在伸向未来的过程,是对现有事物的一种改造。杜威的这种经验主义并不满足对过去事实的重复,而是确认了经验以及整个认识是一个能动与发展的过程。由此,他将立足“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杜威主张教育基于行动。知识和思想只能形成于这样的情境。在该情境中,学习者必须使自己摆脱曾经对他们有意义且十分重要的经验。而且,杜威指出,这些情境必须发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学习者在其中创建学习共同体,并在该共同体中一起建构他们的知识。基于有关经验的认识,杜威指出了思维的工具性,并提出思维起始于“疑难境地、问题识别、大胆假设、严谨推理、细心求证”的“思维五步法”,从而揭示了科学发现的逻辑和认识活动的基本步骤。在此基础上,杜威认为,最广义的教育就是人性的改变,为此在教育的实施中,应采取民主的“协商、交涉、交流、理智协作”的办法,创设良好的文化与心理氛围,解决冲突,促进发展,培养和谐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