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概述

一、情境式教学概述

心理学认为,情境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具备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一定的显性作用。例如,在山野中听到虎啸和在公园里听到虎啸,人产生的感觉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情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情感态度产生变化的自然场景或社会环境。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地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情境式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理论在中学教学领域影响力极高,比如,国内就有杰出的情境式教学大师于漪先生、李吉林先生等。自李吉林先生倡导情境式教学以来,情境教学派完善了教学理论的阐述,丰富了教学实践的路径,影响甚大。国外也有不少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例如,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杜威,他提出思维起始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订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法国教育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s)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情境教学的实例。爱弥儿不会辨别方向,有一次教师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由他自己辨别方向。在森林里,爱弥儿又累又饿,找不到回家的路。这时,老师提示他,中午的树影朝北,应根据树影辨别方向,寻找回家的路。这是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Cyxom jnhcknn)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自然情境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为描绘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做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二)情境式教学法的基本途径

1.展现生活情境

展现生活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的学习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当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相应的背景,以激起学生广阔的联想。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知识情境,实际上就是把知识内容形象化。教材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知识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另一种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个名字,而是自己或同学这样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

以上所述创设情境的五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三)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过程需要新、旧经验,以及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适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进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第二,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

第三,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对教学过程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之,教学情境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