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式教学概述
论证式教学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及其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一个新的方向,成为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它通过将论证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评价资料、提出主张、为主张进行辩驳等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论证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直接观察事物,或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描述学习对象,学生会先对学习的事物建立表象层面认识,从而方便产生感性理解。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增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培养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知规律的形成。实物直观(含有实物和实验等)和模像直观(含有图片、幻灯片以及电视等)不仅更方便学生进行论证,而且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论据去证实论点,通过具体形象的展示更容易认识抽象概念,能更容易找到论据并降低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索,积极参与探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自觉掌握科学知识,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解决具体问题的本领。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进行论证的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求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回想起和论题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自我产生观点,并和他人展开交流,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论证过程中,通过有序的学习活动去掌握知识能更加深刻了解知识内涵,从而达到提高论证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论证式教学的常用策略
1.浸入式教学策略
浸入式教学策略将论证活动整合到学生科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论证。这种论证教育常通过一些“脚手架”,比如提示、小组合作、利用学生的错误概念等来促进论证的学习。比如,科学写作启发式教育中,利用下面的问题来指导学生构建论证:我的问题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的主张是什么?我的证据是什么?我的主张和别人的相比如何?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对现象做出解释并决定怎样进行研究。
2.结构式教学策略
结构式教学策略主要讲授论证的结构,并要求学生将论证应用到各种解释性的实践活动中。典型的结构论证教育是IDEAS项目,在IDEAS项目中,教师讲授Toulmin论证模型的结构,并要求学生在9个论证话题中运用。学生常常要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解释,这种教育主要强调论证的结构和应用。
3.社会科学式教学策略
社会科学式教学策略主要通过让学生理解社会和科学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科学论证,强调了社会(包括道德、伦理、政治等)在科学背景中的影响,关注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关于转基因食物政策的辩论,还有的话题涉及基因治疗、高核动力工厂的建设等其他社会科学话题。这些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理解科学规律,而是让学生关注现实,将道德、伦理和政治上的思考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