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渺宇宙,走向星辰大海,是每一代航天人的梦想与使命。随着星际探索大航天时代的逐步推进,浩瀚无垠的星际画卷必将越来越清晰,我们也将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对地球上的生命迭代更替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我国践行航天事业的排头兵。对于宇宙的探索,我国的航天人始终在路上。挑战困难,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服务航天,奉献航天,是每一位航天人的责任。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微放电等空间效应是影响微波载荷在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近地空间的探索、开发与利用逐渐开展,大功率、高通量、一体化载荷成为下一代航天器的重要发展趋势,也将面临微放电风险,对其在轨安全、可靠运行和空间任务的开展造成威胁。

微放电,即二次电子倍增效应,是我们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发现的会对航天器产生影响的一种基本物理现象,与宇宙电磁辐照、充放电、表面带电、低气压放电等物理现象一样是影响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并导致其失效的原因之一。虽然微放电最初是在地面真空电子学的研究中发现,但是受空间环境的特殊性和空间微波材料特性的影响,在航天器系统、器件中发生时需要开展必要研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数十年来围绕微放电开展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的相关任务,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大功率磁性器件微放电抑制技术作为相关研究的延续,具有工程必要性和基础研究的科学性,也将为航天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空间微波特殊效应细分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完善做出应有贡献。此次课题组将大功率磁性器件微放电抑制技术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和结合最新技术发展提出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编撰成书,对于行业内从事相关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和感兴趣的读者,这是较为难得的参考资料。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一个伟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然方方面面都要强,要用“航天梦”来托举“中国梦”。开卷有益,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也对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空间微波特殊效应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欢迎每一位有志之士加入对空间微波特殊效应的研究,加入航天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探索,为我们更为清晰、深入地认识航天器在空间中运行时遇到的特殊物理现象提供新方法与新技术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