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随机粗糙起伏SEE特性实验和模型拟合研究
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在样片表面制备形成不同的随机粗糙度。样片的材料为铝合金,尺寸为10 mm×20 mm×1 mm,如图2-11所示。图2-12给出了具有不同随机粗糙度样片的微观三维形貌图,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显微镜(LSM,Keyence VK-9700)获得表面的起伏形貌,以及表面平均粗糙度。
图2-11 具有不同随机粗糙度的铝合金样片
如图2-12所示,当样片表面由于机械加工而具有不同随机粗糙度时,表面起伏在数十微米甚至百微米量级,同时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此时,仅用Ra表征其平均起伏程度,而不考虑其表面形貌。
图2-12 具有不同表面随机粗糙度样片的微观三维形貌图(附彩图)
(a)Ra=0.1 μm;(b)Ra=0.3 μm;(c)Ra=1.6 μm;(d)Ra=2.3 μm;(e)Ra=3.9 μm;(f)Ra=6.4 μm
采用偏压电流法进行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测试,得到图2-12中样片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SEY曲线,如图2-13所示。
图2-13 具有不同表面随机粗糙度样片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SEY曲线(附彩图)
(a)Ra=0.1 μm;(b)Ra=0.3 μm;(c)Ra=1.6 μm;
(d)Ra=2.3 μm;(e)Ra=3.9 μm;(f)Ra=6.4 μm
采用修正Vaughan模型对样片的SEE特性测量结果进行拟合,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4 具有不同表面随机粗糙度铝合金材料的SEE特性Vaughan模型拟合参数
如图2-14所示,当金属样品表面制备为具有随机粗糙度时,对其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如下:
(1)对于同种样片材料,在垂直入射时,SEY的最大值δmax在表面状态达到理想光滑(Ra≤0.1 μm)时达到最小。此时,表面越光滑,δmax越小。
(2)表面状态越光滑(即表面随机粗糙度越小),SEY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越大。SEY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呈现较大范围的变化。
(3)随着表面状态越来越粗糙(即随机粗糙度逐渐增大),δmax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粗糙度增大到一定值(Ra≥2 μm)时,对SEY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当表面随机粗糙度持续增大(Ra≥2 μm)时,样片表面SEY随不同入射角度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ks≈0),在不同的入射角度下呈现几乎相同的SEE特性。
图2-14 具有不同表面随机粗糙度样片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δmax变化趋势(附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