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电子源

1.2.3 电子源

要发生微放电效应,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空间浓度的持续发射的自由电子源。对于航天器微波系统而言,可能的电子源包括自由电子源、光电效应、航天器排气。

1)自由电子源

在航天器运行的典型空间范围——低地球轨道(1 000 km以下),充斥着多种来源于宇宙天然环境的有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且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密切相关。一些典型轨道上的带电粒子成分如表1-1所示[31]

表1-1 一些典型轨道上的带电粒子成分[31]

在750 km的高度上,电离层自由电子的密度一般可以从108/m3开始变化,根据太阳活动和卫星位置而有所不同。平均电子能量很低,但当存在强射频电场时,平均电子能量将很快增加。

2)光电效应

受宇宙空间辐照环境影响,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微波部件时,因光电效应而产生大量自由电子。

3)航天器排气

在空间环境中,航天器有效载荷各部分、水、黏结剂、涂料溶剂等存在排气性污染源,往往会长期残留在航天器表面,这些材料分子容易被电离而产生自由电子源,对于介质材料尤其明显。

当带电粒子能量较低时,只涉及带电粒子与材料分子、原子之间的动量转移与交换。当带电粒子能量特别高时(高于1 MeV),高能辐射与原子核外电子结构之间的作用更为复杂。

微放电效应主要涉及的电子源为空间等离子体。在地面进行微放电实验验证时,首先要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子源。目前,国内外的地面微放电实验系统所使用的电子源主要分为三类:放射性源、UV光源和电子枪。

放射性源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持续的自由电子,且大部分电子能量小于数百eV;其缺点在于污染大、危险性高、费用昂贵。目前可采用的放射性源有Sr90,其电子能谱如图1-8所示。

图1-8 Sr90电子能谱

UV光源可提供侵入式电子源。将UV光源持续照射材料表面,利用光电效应可产生大量的低能电子。产生的电子能量为

式中,h——普朗克常量;

ν——UV光源的频率;

Φ——材料表面势垒。

由于UV光源必须依赖光源和材料的互作用而产生电子,因此需要在设备表面开孔(或利用设备的开口端),将光纤伸入要产生电子的设备表面,如图1-9所示。对于微波部件,尤其是工作在大功率条件下时,外侵的光纤会引起微波部件性能的变化,甚至引发尖端放电,因此需要谨慎处理其放置方式。

图1-9 UV光源装置示意图

电子枪常用于提供稳定、持续、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束。对于微放电实验系统,采用电子枪作为电子源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电子枪不会产生额外的放射性污染;其次,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源具有一定能量,聚焦性好,能够从设备的开孔(或端口)处进入设备,可提供一种非侵入式电子源,如图1-10所示。

图1-10 电子枪装置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这三种电子源均无法完全复现空间环境中的自由电子分布。相较于空间等离子体,地面验证系统自由电子的能量、密度和分布方式均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