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雄

《虔诚之礼—新时期建水祭孔备忘录》经过建水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努力,趁着中国孔庙保护协会2024年年会在建水召开的契机,就要付梓了。这是“文献名邦”建水的崭新文献,可喜可贺!

《虔诚之礼—新时期建水祭孔备忘录》以“祭华夏万世宗师,展建水千载文明”为主题,以漫记的形式,记述2005—2023年“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的盛况,这不仅是“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的回顾与再现,更是“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的总结与提炼,既积累了历史文化,又为未来的守正创新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500多年前,光耀千古的中华文化巨人—孔子,诞生在齐鲁大地,点亮了照耀中华文明进程的思想之光。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儒家文化思想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核心,影响深远,道冠古今,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和“日用而不知”的生活哲学。被尊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先王”“天纵之圣”“万世师表”的孔子,向来受到人们的景仰,而祭孔便是对孔子最高的礼仪和景仰。

祭祀孔子,是从孔子去世那天就开始的祭祀活动。公元前479年4月11日,73岁的孔子离世那天,鲁哀公诔文致:“旻天不吊不愁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鸣呼哀哉!尼父,无自律。”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将孔子生前居住的房屋改为寿堂,开始祭祀孔子。两千多年来,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与虔诚,汉高祖刘邦以牛羊猪全备的太牢祭祀孔子,要求各级官员要先祭孔,再上任;唐太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下令全国各地州学、县学建文庙以推广儒学;唐玄宗写诗表达对孔子的缅怀深情;宋徽宗以《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的“大成”二字,诏令文庙主殿更名为“大成殿”。明弘治将文庙屋瓦改为绿色琉璃瓦以表敬意。清康熙规定官民人等至学官必须下马。清雍正更是规定孔子诞辰日不理刑名,禁止屠宰,虔诚敬意可见一斑。

如果按照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州学、县学建文庙以推广儒学的说法,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于建水建文庙创立庙学,应该是建水祭祀孔子的开始。迄今文庙存立的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圣旨碑、元泰定二年(1325年)“为大成殿至圣四配十哲皆塑像”和元至正十年(1350年)文庙“建两庑,绘七十二弟子及历代明贤从祀”的方志记载,都表明建水祭祀孔子已经700多年。

建水祭孔700多年来,洙泗渊源,泽润临安;儒风习习,化育边荒。建水从边徼僻壤之地,蜕变为享誉南滇的“金临安”,蝶变为儒雅秀丽的“文献名邦”和“上善建水”。无论是“蜕变”还是“蝶变”,都离不开庙学创立后历代文人到建水的交流,离不开孔子和儒家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儒家文化思想,在建水扎根发芽,儒韵氤氲,连寻常百姓的孩子科考求学,都要到文庙泮池净手,或到文庙里摸一摸孔子石刻像的额头,许一个考得好成绩的心愿。

千百年来,无论朝野,人们之所以景仰孔子,虔诚祭拜,不仅仅是形式之举,更是因为孔子“仁”的思想散发着的理性光辉,切合了朝野的共同理想与追求。他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2005年,中国大陆按照东、西、南、北、中方位选择了7所文庙参与全球联合祭孔,建水名列其中,并通过中央电视台,把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建水祭孔大典传播到海内外,展现在世界面前,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政府公祭孔子的突破。从此,建水以“祭华夏万世宗师,展建水千载文明”为主题,连年举办“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使之成为建水靓丽的文化景观和亮眼的文化名片。

连年不断举办的祭孔大典和以祭孔为主题的孔子文化节,使孔子和儒家文化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现在祭孔,不像旧时是朝廷规定每年必须祭孔,而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建水秉持恒心,连年祭孔,是孔子与儒家文化思想的尊崇使然。每一年,每一届县委、县政府都把祭孔大典及孔子文化节的举办纳入规划,与国家重大节庆:建水历史文化、建水经贸活动、建水紫陶产业与紫陶文化和建水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早筹谋、早安排、早行动,把当年的祭孔大典及孔子文化节办得更好,使活动更多、内容更丰富、参与者更多、影响更广泛。

祭孔大典及孔子文化节的举办,使孔子及儒家文化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如期举办虔诚之礼,群众积极参与虔诚之礼,进“太和元气”坊后的净手礼、先师庙孔圣像前的三鞠躬,冒雨静默聆听诵读祭文,庄严肃穆的仪式,古朴典雅的佾舞笙歌,万人祭孔的宏大场面,千人拜师的庄重情景,高举人字的开笔礼,点亮心灯的成童礼,感人至深的成人礼,使得儒家文化思想沁入人心,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上善建水的品质。礼诚心仁、仁政德政,礼诚心仁、心仁臻善。而通过虔诚的祭孔之礼,化仁于心,融仁于行,广大于部把儒家之“仁”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与振兴建水的精神力量:广大群众把儒家之“仁”转化为睦邻友爱、诚信相往,团结协作、和衷共济,尊老爱幼、礼让谦和的文明风尚。干群同“仁”,奋膂同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建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呈现出仁政德政、河清海晏,风鹏正举、各造其极的生动场面。

思想之光可以照亮心途,儒家文化思想正是这样的思想之光。所以,人们以虔诚之礼去崇敬闪烁这思想之光的文化巨人。而《虔诚之礼—新时期建水祭孔备忘录》的编纂出版,把这个思想之光擦拭得更明亮,并以政府公祭孔子的高度,把这个思想之光举得更高,使其照得更远,照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聚力建设“千年古城、紫陶之都、乡愁建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建水篇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00多年前,以其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辐射影响到了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其“仁爱”“和谐”等思想,仍然是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底色。建水文庙参与的全球同祭孔活动,将使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更广泛深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熠熠生辉,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万世宗师,道冠古今;盛蒙遗徽,领首敬仰。读《虔诚之礼—新时期建水祭孔备忘录》,诚心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