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制陶技艺 共话紫陶发展

切磋制陶技艺 共话紫陶发展

经贸的发展离不开制陶人才带动的引领。孔子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第五届“向逢春杯”建水紫陶作品大赛暨第二届云南现代陶艺展,在县委领导的倡导及带动下,各类制陶艺术者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此举无疑使建水紫陶工艺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传承与弘扬。

建水紫陶是一部物化的建水历史,是建水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从2008年建水紫陶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建水被赋予“中国名陶之乡”荣誉称号,2011年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陶瓷品相,已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重视,融合了儒家文化属性与边地文化属性的建水紫陶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张明亮的物质与文化名片。

此次活动是建水县政府和云南美术家协会就陶艺艺术进行交流的第三次合作,在云南省征集参赛的作品共177件,其中,建水的作品有94件。本次活动不仅有本地的紫陶作品参展,同时也展出了当代云南省60余位陶艺名家精心创作的80余件优秀作品。经过评委认真评选,选出三等奖30名、二等奖20名、一等奖10名。

在展馆中,陶艺爱好者在参观之余,认真凝视着每一件作品,拿着的相机不停按下快门。他们看得那样专注,仿佛在与每一件作品作一次倾心的交流。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制陶心得,切磋制陶技艺。通过这样的文化主题活动,可以带动更多的人认识云南陶艺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欣赏建水紫陶不可抗拒的美。同时,亦让建水紫陶在活动中广泛地学习借鉴云南其他陶艺的优势与特长,在传承与交流中,发展壮大建水紫陶文化产业。

为将儒家文化传承与促进紫陶产业发展相结合,9月29日,“建水紫陶专家论坛”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建水紫陶专家论坛”通过理论研讨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分析建水紫陶产生的文化历史原因,探讨建水紫陶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对建水紫陶制作工艺的完善和提高,探索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的成功途径。同时,其理论指导性文章面向全国征集,力求做到从文化角度剖析紫陶发展的历史渊源,挖掘紫陶文化产业价值。其中,建水紫陶产业链的发展状况与建水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密不可分。

为提升理论行动的先导性,增强儒家文化价值导向作用的带动性,此次论坛邀请了云南省博物馆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张浩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彭岗教授进行传授讲解。其中,张浩教授围绕云南陶瓷发展与中华文明,分析了云南陶瓷的发展史,畅谈了对建水紫陶的特点和认知。此外,彭岗教授以《建水紫陶文化价值探讨》为主题,从建水紫陶文化价值研究的意义、建水紫陶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建水紫陶与儒家文化传播与建水紫陶如何命名、风格分类等方面作了讲解与探讨。两位教授通过陶艺品的图片鉴赏、理论知识的讲解,进一步提高了陶艺爱好者、制作者的审美情趣,拓展了陶艺制作者的创作空间,使听众受启发。

“建水紫陶专家论坛”的举行,既弘扬了建水的儒家文化底蕴,又拓展了其商业价值,推动了建水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