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尊孔成礼俗
第四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内容丰富、好戏连台,尤其是祭孔仪式这一隆重而虔诚的活动,不仅是举办孔子节的规制性传统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融入百姓的寻常生活。在建水,婴儿抓周要到孔子圣像前祭拜做点目礼,孩子上学前要到文庙孔子圣像前祭拜行开笔礼,甚至在边远的彝族山区,民间唱灯演戏也有灯神拜孔子的礼俗。这充分说明,儒家思想文化的推崇,在建水已经不限于官方宣传启蒙,而是早已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认知和行为自觉。
建水作为西南一隅的边陲小镇,人文历史十分悠久。燕子洞出土的磨制石器表明,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水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汉唐时期,只因“安南通天竺道”东南段途经建水,这里就成为由滇池地区通往中南半岛的重要通道。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决定了建水之后近千年成为滇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自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临安广西道军民宣抚使张立道出资创庙学于建水(为元代云南继昆明、大理之后开办的第三所庙学),从此,儒家思想在建水大地落地生根,建水原住民成为滇南地区最早接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族群之一。
特别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废除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改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设于建水,山西布政史韩宜可、山西右参政王奎两人谪戍云南临安卫,在建水文庙讲学达16年之久。从此“士习始变,人文始着,临安子弟殆无有不学焉……”也是从此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形成以建水为中心、辐射影响滇南甚至东南亚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思想文化主流,孔子成为滇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推崇敬仰的先圣。
第四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祭孔仪式,按规制和程序要求与往届大同小异,依然是祭孔音乐伴奏、主要领导宣读祭文,而后在总提调主持下依次展开公祭和传统祭祀活动。但是,今年的祭孔活动由于开放了传统祭祀通道,因而吸引了成千上万民间尊孔人士加入其中,为活动增色不少。既体现了孔子“官庶一体、乘桴于海”的哲学思想,又彰显了建水县深厚的儒家思想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