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长鸣祀圣哲

鼓乐长鸣祀圣哲

2015年9月28日上午,建水文庙从太和元气坊到大成殿,一路上旗幡猎猎,秋菊争艳,学海荡荡,翠柏森森,书画林立,气氛热烈而庄重。行进在浸透着浓郁儒家文化氛围的学海畔,不由心生敬畏、言行肃然。这一天,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学派创始人孔子2566周年诞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佩戴“孔子文化节绶带”、手持菊花的各界人士齐聚文庙月台,共同见证第十一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隆重开幕。

第十一届孔子文化节从更能与建水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更能服务广大群众的实际出发,在遵守传统规制的基础上向全社会开放,充分体现祀典的规制性和全民参与性。祭孔祀典将公祭和传统祭祀高度融合,整个活动除严格按照传统规制进行外,特别注重彰显建水本地特色以及市民的互动参与,组织15个社区方队全程参与。祭孔祀典当日文庙景区免费开放,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可自发进入文庙参加祀典,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上午9点,文庙洙泗渊源坊前,在悠扬庄重的编钟声中,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烨宣布:“2015年第十一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开幕!”

县委副书记、县长钱桂芹主持开幕式。

文化节以“祭华夏万世宗师、展建水千载文明”为主题。在简朴、庄重的气氛中,中共建水县委书记丁昆向开幕式致辞:“先师孔子,千古巨人,至圣至尊,恩泽古今。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薪火相传,万代不熄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始终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也深深地滋润了建水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儒学精髓依然深深嵌入建水人的骨血里,民生市井依然保持着斯文之风、厚德之礼。近年来建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了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当前,我们正以'中国梦·红河路’为主线,用千年古城和千年紫陶增添'古城韵’,紧抓'古城风貌保护与恢复这个核心,抓好古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深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建水旅游转型升级,努力把建水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文化旅游景区我们正稳妥推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改革推进各造其极、发展实现雄镇东南、稳定促进太和元气,让建水'东展朝阳产业,西让生活挹爽,北守永贞为民,南保社会阜安’的核心价值理念得以体现……”

过山号长鸣,礼炮声声,在一片锣鼓声中,烟盒弹响、彩扇飞舞、彩球升空,孔子文化节正式启幕。《论语》中孔子的经典名句抑扬顿挫从32名孩子口中诵出,舞者演绎着《孔圣颂》《祭孔乐舞》,一招一式都庄重、典雅、古朴。

隆重而不奢华,简洁又不失热烈的开幕式后,祭孔祀典正式开始。

总提调杨兴高呼:“斯文在兹,内外肃静,列位肃立,恭请圣像!”

在场所有人员向孔子圣像三鞠躬,起鼓、鸣锣、奏大乐,在歌乐工古朴的祭祀音乐声中,祭祀方队和游客跟随总提调,踏着红毯,穿过星门、杏坛、大成门,到达先师庙,恭请孔子圣像进入先师庙,敬以三牲五鼎、鲜花雅乐。

红毯两旁的莲花和菊花,不仅给祭孔活动增添了清新典雅的氛围,也体现了对儒家“廉(莲)洁(菊)文化”的倡导。建水文庙少儿书画大赛的部分优秀作品被制作成卷轴悬挂于棂星门至大成门,展现出建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先师庙前,全体人员肃立,中共建水县委书记丁昆诵读由张绍碧先生撰写的《祭文》:“夫我中华,天下威仪。礼乐华光,灿烂环宇……同心同德勃发骐骥。雄镇东南,各造其极。斯文在兹,太和元气。揽月追日,大梦可期。伏惟尚飨,为祷为祈!”

在总提调指挥下,鼓发三通、金鸣三响,古乐悠扬,在“三献礼”仪式中,嘉宾、游客、社区代表、市民,怀揣虔诚之心,依序向孔子行拜礼、敬献菊花,感受着祀典的庄严与肃穆。

著名诗人于坚与来自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的诗人、作家一同参加了开幕式和祭孔祀典。于坚说:“祭孔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礼仪,孔子数千年来一直被尊为'至圣先师’,祭孔礼仪意义非凡,通过祭孔,能够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重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建水有着千年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这在中国已经普遍同质化的城市里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