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揭幕 碑铭千秋

“双十”揭幕 碑铭千秋

一座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经明、清以来6个多世纪的文明昌盛,总有一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应铭记在心;总有一些不能忘怀的历史人物当名垂千秋。

在建城1200年庆典的时间节点,评选历史上对建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文化人物,可谓正当其时。

7月25日,关于建水“十件历史大事”“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相关事宜被提上了第一次组委会议程。距离开幕式庆典还有2个月的时间,而需要做的工作却很多:研究方案、讨论、初选、公示、投票、审定、勒石、立碑等。

负责“双十”评选工作的建水县党史县志办主任张绍碧每天马不停蹄先是召集资深专家与史志工作者细致研究,明确了评选标准、评选方法、勒石形式和工作流程,随后便是查阅资料、编写大事稿件和名人传略。10天的时间里,20件历史大事、20名历史文化名人相关资料便摆上了组委会的讨论桌,随后在《红河日报》《建水时讯》等媒体公布,广泛征求社会意见。8月26日,根据群众建议、推荐和投票,结合评委投票,“双十”评选结果终于出炉,并最终在中共县委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评选出的“建水十件历史大事”为:唐代南诏国筑惠历城、宋代大理国封巴甸侯、元代置临安宣慰司、元代创立建水文庙、明代设临安府并置卫所屯田,明洪武年间韩宜可、王奎首开临安文化,20世纪初,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及朱德剿匪、1928年个碧临石铁路通车建水、1949年乡会桥武装起义和建水解放、1994年建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南诏国筑惠历土城,到建文庙、修砖城、设临安府……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水于1994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10件大事清楚见证了一座边地小城的兴衰。

“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为廉明知府张隆、仗义谏官刘洙、琉球使臣萧祟业、工部尚书包见捷、申法御史傅为詝、泰山北斗陈世烈、慈惠吏儒张履程、陶艺大师向逢春、万卷楼主梁之相、教育名家刘宝煊。他们当中,有官员、学者、文人、工匠等。他们如星辰闪耀,照亮了建水历史文化的天空。

其实,影响建水历史的何止10件大事、10大名人。“双十”评选活动,只是选择了20个建水悠久历史上光芒耀眼的里程碑,它们足以勒石刻碑,以昭后世。

9月27日是“双十”评选揭晓的日子。一大早,建水文庙“圣域由兹坊前便铺上了红色地毯,左右两侧的花坛里,两块巨石披上了“红盖头”等待着揭开神秘的面纱。建水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属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党政主要领导、特邀嘉宾等上百人,将共同见证“双十”揭幕。

建水县委书记卢文祥、红河州旅游局局长赵向前为“十件历史大事”碑揭彩,建水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发利、中央电视台导演曲良平为“双十”碑序揭彩。两块巨石碑刻旁,分别陈列着十块历史名人石碑,此时也一一揭开红绸。一时间,彩花飘舞、掌声热烈。

现场群众拥至石碑前,驻足细看。12通大小不一、风格迥异的碑刻,成为孔子文化广场矗立的文化景观。那一刻,为整个“双十”评选活动倾尽心力的张绍碧及其团队,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

“可以睡个好觉了。”张绍碧说。

为避免碑文千篇一律,要召集10位书家研究如何书写碑文;12块石碑要精挑细选、运输断面;撰稿人员、书家、勒石师傅要通力协作、加班加点……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已经把脑力和体力用到了极致。好在石碑落地,“好”字连连。历史的丰碑,群众的口碑在这一刻定格,成为“建水建城1200年庆典暨第二届孔子文化节”值得铭记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