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 共襄盛典
如果两个方阵的民间巡演队伍体现了全民参与的热情,第四方阵的“六龙捧圣”巡演则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沉浸感。
由孔子巡游队、祭祀乐队、祭孔摩队、舞佾生队、仪仗队、锣鼓队、舞龙队等庞大队伍组成的“六龙捧圣”方阵约300名演员,着橙色、深蓝色、红色、黄色、湖蓝色、绿色等明代服装。他们将沿着临安路进入建水文庙,再现巡游、迎圣、祭祀等传统祭祀场景。
古乐悠扬,美髯长袍的“孔子”端坐于马车上,在众多“弟子”的簇拥下缓缓驶出朝阳楼迎晖门。黄色的六龙宝盖下,“孔子”神情安详肃穆,恍然就是那个从春秋时期走过来的圣人。而此刻,60岁的孔子扮演者谭知白,虽然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内心定然是激动不已。
这是谭知白第二次扮演孔子率队巡游。自2005年首届孔子文化节被选定作为孔子扮演者后,在建水,熟悉的人见到谭知白,便会开玩笑说一声:“孔子来啦!”
从教35年、已经退休的谭知白,身高、样貌、神情几乎与人们认知中的孔子形象无二,以至于在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上确定“孔子”人选时,有人说:“哪个也没有他像孔子。”事实上,生活中的谭知白性情温和宽厚,从事教育数十年,与人们心中的孔子形象是如此契合。于是,谭知白成了建水孔子文化节孔子形象的最佳代表。
声势浩荡的巡游队伍如七彩巨龙,过两迤锁钥坊、太和气元坊,沿泮池穿过礼门、义路,在泮池月台前,列阵等候“迎圣”时刻。
作为孔子文化节核心灵魂的祭孔大典,建水阵容在2005年进入全球视野后,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当年入选云南省2005年20件文化产业大事之一。孔子2557周年诞辰的今天,祭孔,依然是海内外华人倍加珍视的一项文化盛事。此时,祖国宝岛台湾的台北、台南、台中孔庙内正在与大陆联动祭孔。同根一脉,“海峡两岸同祭孔”成为今年祭孔的主题。滇南建水文庙,自然没有缺席。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台湾孔孟学会等联合举行的“海峡两岸同祭孔”活动是大陆与台湾孔子后裔首次携手祭祀先贤孔子,大陆以山东曲阜孔庙为主场,与吉林长春、福建泉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和香港等地孔庙联动。在中央电视台直播节目中,大量两岸后祭孔的互动元素进入直播镜头,海峡两岸对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的认同被推向了更高层次。
此次祭孔沿袭了首届孔子文化节的精彩环节。着华服的舞佾生在月台前翩翩起舞,着彝族服饰的民间艺人吹响长长的过山号,年逾古稀的洞经艺人在先师庙前演奏祭孔古乐……边地特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传统祭祀与现代礼制适应,绵延了2000多年的祭孔典礼,在今天依旧闪烁着虔诚、尊重、崇礼、和谐、文明的思想光芒。
建水文庙先师庙前,建水县委书记卢文祥宣读祭文:“……今之建水,千年有逾,文献名邦,薪火不熄……”
这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人文和谐建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建水发展之音。当省、州、县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各地来宾列队向孔子敬献花篮,行礼祭拜;当建水普通民众进入先师庙向孔子虔诚跪拜,官方与民间共同演绎的祭孔二重奏,无疑是建水孔子文化节期间最为和谐动人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