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大学”教人“学大”

“孔子的大学”教人“学大”

理论是行动之源,行动是理论之基。文化的传承,少不了学术文化的交流与探讨,学术文化的交流与探讨也须以推动文化的发展为目标,实乃为双向互动的过程。9月28日,第七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儒学讲座”在建水会堂报告厅内隆重举行。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儒学大师鲍鹏山以其风趣幽默、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向与会者讲授了《孔子的大学》。

在鲍鹏山教授看来,“大学”就是“学大”。孔子的大学并不是实体,而是学问。从语法上说,物理学就是学物理,数学就是学数,外语学就是学外语,那么“大学”就是“学大”,就是学价值判断力,而价值判断力的学习正是当代人的薄弱之处。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精彩讲座中,鲍鹏山教授传播圣道、讲明正学,围绕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深入浅出地阐释孔子对人类的教化作用,以及儒学对人类成才、成功的重要作用,为现场听众理了孔子的精神脉络,阐述了其思想精髓,并重点指出了孔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和塑造。其中,贯穿整个讲座的“鲍鹏山式语录”让人感觉生动活泼之外又发人深省。他精彩的演讲,让在座的各位领导及近800名听众“品尝”了一道儒学盛宴。

在讲座即将结束之际,鲍鹏山教授还呼吁要把儒学教育常态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让儒学知识不断发扬光大。他强调,儒学思想是全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并对建水文庙举行的“敬老礼”和“三礼”大加赞赏。

讲座结束后,鲍鹏山教授还签售了《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寂寞圣贤》等新书,前来要求签字的读者不计其数,反响强烈。《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的大学》是其中的篇章)一书从不同角度全面真实地还原了鲜活的而不是艺术虚构的孔子。同时,书中指出,孔子出身贫寒,原本也是一个草根知识分子,靠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万世师表”、万众景仰的“孔圣人”,告诉大家,“圣人是从凡人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