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系列活动再燃千年窑火

紫陶系列活动再燃千年窑火

建水紫陶是建水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中的一张重要名片。作为全国知名的紫陶之都,自元代开始,陶瓷工艺就伴随着建水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脚步,走过近千年的悠悠历史。

9月27日,伴随着第四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各大系列活动序曲响起,以扩大建水紫陶工艺知名品牌影响、促进建水紫陶产业形成为目的的“向逢春杯”建水紫陶作品大赛、相聚紫陶之都——云南建水行活动及中国陶瓷专家论坛同时在建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开。

活动由建水紫陶研究会主席谢恒主持,应邀出席的红河州旅游局局长张碧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曾一度被人们遗忘的建水紫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陶瓷品相,已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举办以陶艺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云南陶艺的独特魅力,欣赏到建水紫陶不可抗拒的美丽。在陶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建水紫陶文化产业,用特色和实力打造“中国紫陶之都”

走进“向逢春杯”紫陶作品大奖赛陶艺作品展厅,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让广大游客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本次邀请展和紫陶作品大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陶艺家和建水籍31位陶艺爱好者,他们参展、参赛的百余件作品,是当代中国制陶工艺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综合反映了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状态。特别是建水紫陶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匠心制作与工艺创新,在展厅里更是立异标新,独树一帜,体现了建水紫陶产业从资源储备到人才培养的厚积薄发

云南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云南省艺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教授张志闽老先生,是早已享誉世界的雕塑艺术大师。他应本届孔子文化节之邀,前来参加“相聚紫陶之都——云南建水行活动及中国陶瓷专家论坛”,在观看了陶展后也感慨万千。他说:“这次陶艺作品展,能够吸引来自省内外的近百名陶工艺美术界精英的150多件紫陶工艺品参展,参展作品在继承弘扬建水陶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现代美术工艺创新手法应用,使作品古朴清新、华而不媚。一方面说明建水传统紫陶工艺已经在陶工艺美术界形成共识、共享局面,另一方面也表明建水紫陶产业人才济济、精英辈出。这是建水紫陶乃至中国传统陶瓷美术产业的福音!”

精心布置的展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摩肩而至,他们三五成群地聚集于一件件形态各异、构思奇妙的陶艺作品前,欣赏作品、交流心得目光是那样的虔诚,神色是那样的庄重。而此刻,在人头攒动的展厅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要数马成林。作为建水紫陶大师向逢春的关门弟子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一会被一群讲普通话的外省游客围住,了解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及流程;一会又让几个慕名而来的青年男女拖着合影留念。而此刻,他又站在自己的紫陶作品展位前,耐心细致地给年轻陶艺爱好者介绍设计理念、泥料应用及刻填烧制工艺,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说,此次紫陶作品展对自己启发很大,他将在传承和弘扬建水紫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创作理念、造型设计及制作工艺提升入手,创作出更具时代气息、生活实用与工艺审美结合的建水紫陶作品,让建水紫陶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建水人文历史的永久符号。

在“向逢春杯”紫陶作品大奖赛作品展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相聚紫陶之都——云南建水行活动及中国陶瓷专家论坛”也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报告厅展开。上午9点正,报告厅里早已聚集了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水紫陶爱好者。应第四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组委会邀请,中国著名陶瓷专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常务副主任、教授胡志祥先生;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攻方向为教学研究、艺术品市场、中国文物鉴定与文化遗产、民俗学与博物馆建设的董万里先生先后到会并主讲。

论坛上,两位专家围绕“建水传统紫陶工艺美术的继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让建水紫陶重放异彩”这一中心进行阐述。他们分别从中国古代陶艺、中国现代陶艺两个不同角度全面介绍了中国悠久的陶文化、古今中外传统陶文化的传承保护及现代陶文化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典型陶艺作品的图片鉴赏,深入浅出地向陶艺爱好者介绍了陶瓷艺术的发展走向。两位资深教授对建水具有悠久历史的陶文化给予了肯定,并对当代建水紫陶工艺的传承发展抱有厚望。他们说:“陶瓷语言很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建水紫陶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建水紫陶呈现出表现形式单一等方面的欠缺。要把建水紫陶文化发扬光大,建水紫陶传统的生产工艺一定不能丢,要做到既有保存又有发展,在把‘根’的东西保存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要考虑规模化的发展,也要注意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此外,建水紫陶要借鉴一些国际上的元素,特别是中国的元素,才能紧跟国际先进陶艺文化的发展步伐,让建水紫陶重放异彩,真正把建水打造成中国的紫陶之都。”

第四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紫陶系列活动,以2008年第二届“向逢春杯”紫陶作品展出评比开始,以2007年9月第一届“向逢春杯”紫陶作品大奖赛颁奖仪式结束。建水紫陶界张祥林、田波、马云亮、胡庆伟、毛耀宏、徐荣洪等一批青年才俊分别捧走金、银、铜等奖项,他们是建水紫陶美术工艺走向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红河·建水第四届孔子文化节众多文化商贸活动中最耀眼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