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承儒家“家”文化
“人间百善孝为先,家庭礼仪促和谐”。儒家孝道文化已经深深印铸在建水这座边境小城人民的心中。“孝”作为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需要铭记,更需要传承与发扬。尤其在当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文化思潮,传统文化价值观受到猛烈冲击急需德育之风以正之。通过弘扬孝道文化,肯定祖先留下的精粹,使中华孝道更深入人心,使人们能够身体力行实现对“孝”的理解和承诺,使我们熟悉的中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使共建和谐社会之风永续,也体悟着儒家孝道文化精神传承。
儒家孝道文化及“三礼”文化的展示乃是祭孔仪式展示的中心环节。孔子文化节期间,在建水文庙崇圣祠前举行了“中国孝道文化展示”活动,在先师庙前分别举行“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儒家“三礼”活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深受教育和启发:
行孝道,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月29日上午,“中国孝道文化展示”活动——敬孝礼,在建水文庙崇圣祠举行。
崇圣祠,是为了凸显孝道而修建的,供奉着孔子的上五代祖先及部分先贤、先儒的父辈。在每逢祭孔大典时,最先祭祀的总是孔子的祖先。因此,建水文庙蕴含着深刻的“孝”文化,在这里进行有关“孝”的感悟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参与活动的人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对“孝”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具现实意义
随着司仪一声“跪”,9双儿女纷纷跪拜在自己父母面前,向双亲行三拜九叩之礼,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奉茶、敬寿桃、捶背、梳头,这些平时因疏忽或没有时间为父母做的最简单、最平凡的小事,却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礼”作为“传播儒学文化,推广传统礼仪”的重要仪式,通过仪式与圣贤交友,同经典对话,让人们走进传统文化,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领悟孔子的思想精髓。
“三礼”中的“开笔礼”是开启孩子心智的第一环。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主要针对5~9岁儿童。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孩子们在贤人的带领下:敬先贤、拜恩师;击鼓明志;法圣贤、正衣冠;点朱砂、启童智;启蒙开笔;敬先贤、谢恩师;颁证;结语通过八个议程,促使孩子全面感悟人生学习启智之意义。
“成童礼”为第二环,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感恩。成童礼是古代教育子女所行的一种礼仪,通过传统的揖拜方式来表达孩子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意在告别童年,感恩立志,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仪式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展现着孩子对父母未来的考虑。“成人礼”则宣示着孩子的人生转折之开始。“成人礼”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礼仪,主要针对15~18岁的孩子。成人仪式的精髓,在于使青年开始懂得他们已经“成人”意味着他们将不再是可以躲在父母羽翼下任性的孩子,而是要学会自立,学会担当,要担负起对长辈、师长、朋友乃至社会、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提示他们已正式跨入社会,获得全新的人生角色:
建水作为滇南民族地区的重要代表,其孝道文化及“三礼”文化仪式深刻体现出儒家思想和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传播的成功性。数百年的延续,使建水这一边地小城人民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感染,时刻塑造着这座边境小城的人民,使当地人民自小养成尊老爱幼、积极向上的朴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