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序乾坤 乐和天地——2021年“中国红河·建水文庙秋季祭孔大典”漫记
龙 静
礼敬先人,不忘历史,追远慎终,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中因五千年的岁月积淀而形成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核心力量。从中华文化的源头走来的祭孔仪式,带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历经风雨坎坷,伴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节奏,翩翩起舞,已成大观。传承礼乐文明,续中华文脉。2021年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2572周年诞辰,以“祭万世先师·展上善建水”为主题的“中国红河·建水文庙秋季祭孔大典”于2021年9月28日上午9点举行。当天文庙景区免费对外开放,来自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游客代表齐聚建水文庙,以今人之礼,致敬圣贤,共襄祭孔之盛典。
上午9点,文庙内,泮池旁,洙泗渊源坊,身着彝族服饰的青年们吹响了悠远醇厚,庄严肃穆,极具穿透力的过山号,在一片锣鼓天中,2021年建水文庙秋季祭孔大典拉开帷幕。总提调用浓浓的乡音,抑扬顿挫的高呼:“斯文在兹,内外肃静,列位肃立,恭请圣像。”文武乐队及数十名发冠高束,古装打扮的生员、舞佾生等一齐列队,恭请出孔圣先师像。随着鼓乐声的响起,祭祀队伍在总提调的引领下从洙泗渊源牌坊,经杏坛,穿过大成门,到达供奉孔子圣像的先师庙前进行祭祀仪式
这是建水的祭孔仪式与其他地方的区别,是在秉承儒家文化的同时,还结合了当地特色和融合了本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古城建水”发布的短视频中,用“建水方言主持祭孔大典”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称“在他乡听到熟悉的乡音,热泪盈眶。”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方言是现代人最后的乡愁,是地域文化的根基,而对方言最好的保护是传承。建水方言背后浓缩的是一座古城的文化精髓,蕴藏了祖祖辈辈建水人民的点滴生活。彝族作为建水县境内最早的原住民族之一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而只有在重要节点、重要事项才吹响彝族文化艺术瑰宝——过山号,体现了生活在建水的少数民族对儒家文化心存敬仰。由此可见,建水本地的尊孔崇儒之风可见一斑。
先师庙前,中共建水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黄明生诵读祭文。2021年祭文由张绍碧撰写,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祭文的开篇追忆了儒家文化在建水落地生根的历史见证。其中有“一庙三学,名满三迤”的伟绩;有“兄弟连科,翰林同堂”的趣闻;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的美称;有“诗书郡”“礼乐邦”的美谈。文庙的建立和儒家文化的推广,最终铸造了建水古代文化的辉煌,为建水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广泛的人文基础、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公祭孔子,既是敬仰和感恩这位至圣先师,更是表达了一份坚定的决心,我们将继续保持“俗喜尚学”的社会风尚,发扬建水“文献名邦”的作用,以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为已任,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自信。2021年是一个不同寻常而又令人难忘的年份,祭文的第二部分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难而生生不息的光辉历程。正如祭文中所言“百年征程,初心如磐。德政仁政,伟业皇皇”。在祭文的最后,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建水县围绕“多维融入、两城协同、三产融合、城乡共兴”的工作思路,全力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打造美丽宜居新福地、建设和谐幸福新建水、迈进筑梦前行新时代。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取得决战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经济增长更加稳健、产业转型发展行稳致远、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发展活力持续进发。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了云南省2021年度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建水榜上有名。这是“上善建水,氤氲吉祥”的至诚之愿和实际行动,也是建水儿女奋力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共有的风貌和风采。
随后,传统祭孔仪式开始,依“三献礼”奠帛献爵,摇起舞,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和追思,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慕和礼敬。来自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游客代表整理衣冠,庄严肃立依次走上先师庙,祭拜先师孔子,并敬献花篮和鲜花。本次秋季祭孔大典,建水文庙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委宣传部邀请,同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中国孔子网、曲阜孔庙、衢州孔庙等40余家海内外孔庙、文庙和儒学机构,向全球首次发起“云祭孔”倡议,一起追忆先贤。通过中国孔子网、中国网、大众网、闪电新闻、新黄河客户端、中华微视等多家网络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向全球观众呈现2021“全球云祭孔”,一起追忆先贤。期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做客主演播室,对参与全球云祭孔的文庙、书院、机构的祭孔环节进行解读和点评,并围绕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以及礼乐文化对现代文明的教化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让更多的海内外受众了解祭孔活动,感受儒家文化。而未能身临现场的各界人士和广大网民,可以通过手机端参与祭孔仪式,真正实现全民参与,盛况空前。此活动自2016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倡导发起以来,现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和国际友人普遍关注的文化盛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国际传播力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祭孔仪式结束后,建水文庙开设了“拜谒先师孔子,传承中华餐礼”的简餐讲座活动,在加强对孔子的认识和尊崇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2021年建水秋季祭孔开幕后,各大景区分别推出了祭孔祀典、崇圣礼乐、古婚礼等实景演出、科举院试情景体验、知府断案、知府巡城、彝族烟盒舞表演、金秋十月菊花展、民间草编展示和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建水县文庙景区新推出的实景演出节目——《迎状元》在文庙太和元气坊前演出,内容主要为明朝嘉靖年间,在朝廷为官的四川新都状元杨慎,因议政冒犯皇帝被贬至云南永昌府。嘉靖十三年(1534年),应临安府同科进士建水人叶瑞之邀,杨慎第二次来到临安古城小住。节目以实景演出的方式重现了当年临安知府仰慕杨慎的声名才学,盛情邀请他到文庙讲学,知府和一众学士在文庙门前盛情欢迎杨状元的历史场景。
2021年秋季祭孔及国庆节期间,有一个热闹的地方,就是首次亮相的紫陶里。由于全球疫情的爆发,让全国所有的商业市场面临减租,退租的商业困境,特别是建水这样的边境县城,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刻,实属不易。商户受到年初疫情的冲击,没有更多扩店的想法和预算,做生意的信心也备受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商户信心的任务迫在眉睫伴随着祖国72岁华诞,举国欢庆的热闹气氛,紫陶里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紫陶里位于建水紫陶小镇核心区龙窑生态城内,共占地154亩,千年紫陶文化积淀和建水历史文脉在此继续传承。外地来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与本地人打成一片,沉浸在这片洋溢着浓厚国风意味的“汉唐街区”中。热闹的程度超越了紫陶街、文庙和朱家花园等一众老牌网红打卡地。虽正值深秋,但紫陶里看到的景象,却无比热闹。人群熙熙攘攘,你来我往,纷纷掏出手机拍照,一时之间刷爆了朋友圈。紫陶里不仅有各大品牌餐饮,夜市小吃,更有非遗民俗手工和大师工坊,是继紫陶街后又一大网红打卡地。紫陶里的一砖一瓦都结合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融入山水禅意景观,颇具一种度假村的气息,让人不由地驻足观赏。经过国庆“十一黄金周”的连续发酵,直到今天,朋友圈里还是一大堆紫陶里的照片。当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丽人行》的演出,华丽的表演给游客朋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为期6天的国庆活动落幕后,紫陶里的热度至今仍然没有衰退。
《礼记·乐记》有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和谐与秩序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旨,也是我们当今击鼓征、奋楫扬帆的文化价值基础之所在。只有涵养过灿烂辉煌的文明,一个民族才能拥有砥砺复兴的壮志;只有身处风雷激荡的时代,一种文明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的建水文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西南边疆落脚生根的典型代表和滇南教育肇使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在这里上演的祭孔祀典与祭孔乐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庙活动中不可少的主要内容。作为建水县的标志性盛事,祭孔大典已经成为建水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让游客及来宾在仪式中感受一代圣人的哲思与濡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引导大家尊师重道、明礼求学。
中共建水县委书记赵雄诵读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