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曾试图找到为我准备的使命。
假如它对于我谦逊的力量不是太过困难。
我观察我时代的腔调和风格
为了在我母语的诗歌里反对它,
这意味着不许它丧失等级感
而等级意味着一个孩子所意味的:
一种敬重,而不是一系列出现又消失的偶像。
崇高并不和名声或金钱站在一边。
但它持存,它在每一代人里都更新自己。
因为在思想里某些灵魂的伟大总是在不断诞生。
因此知道怎么重复歌德的话是重要的:
尊敬!尊敬!尊敬!
[1]本诗主人公是一个我称之为导师的人。因此适合于我自己的称呼就是学徒了。诗里只涉及我们两个人的关系,并非指行会或任何别的机构里的学徒。——原注(本诗脚注多为原注,个别为译者所加说明。)
[2]在一战前,国际社会都蜂拥入这个波希米亚小镇求其名“水”。1906年,奥斯卡·米沃什的母亲在卖掉她在捷利亚的不动产后,从那里搬到华沙。她和她生活在巴黎的儿子有时会在马里昂巴见面,包括1911年。——原注
[3]这两个馆子是晚期象征派诗人们常去的地方。莫里亚斯和晚年王尔德是卡利萨亚酒吧的常客,这个酒吧是“巴黎第一家美国酒吧”。奥斯卡·米沃什在英语环境里常常精神很好,在那里他结识了高斯和巴妮。巴妮在今天都还因她挑衅性的同性恋作派而闻名,在那时她经营了一个相当势利的文学沙龙,1913年她邀请奥斯卡加入。她也成为了他亲近的柏拉图式的朋友和知心女友。——原注
[4]他在文中谈到了他们,现今可在巴黎的立陶宛公馆档案里找到。关于亚瑟:“官员,19岁时在波兰一立陶宛枪骑兵团,参加了1831年反俄国人的战役。在奥斯特罗利卡一役中他的左腿因被炮弹炸掉而失去。他娶了一位非常优雅而有天资的意大利女歌手,她是米兰拉·斯卡拉的指挥家的女儿,他们来自一个古老但家道中落的热那亚家族。我有我祖父的信,它们可以证明他的善良心肠和良好教育。他视妻子为魅力和所有美德的楷模。我的祖父和祖母是一对特别优美而高贵的夫妇。我本来该正常地投向我父母的所有感情,由于奇怪的巧合和心理的复杂性,我都投向我祖父母了,我对他们的爱也反映在了我的人格里。可以说,我是亚瑟·米沃什和娜塔利亚·塔西斯特罗在生理上和道德上的混合体。”——原注
[5]亚瑟和娜塔利亚的儿子弗拉迪斯拉夫·米沃什,1838年生于维尔诺。他因为他古怪的外表、力量、冒险家的生活方式和对女人的征服而成为19世纪社会编年史上的传奇。他把偶然在路上遇到的一个犹太美女带回到捷利亚。米利安·罗森塔尔1858年生于史坦尼佐夫。因此比他的引诱者要小20岁。根据儿子的见证:“我从来不能够对我的父母亲表达柔情。我的父亲是一个狂暴有病的男人。我的母亲过分物质、思维狭窄,总是惹恼我,搞得我很小时就形成了一个习惯,躲藏在公园和花园最难找的地方,以消除因她的出现而引起的情绪。”我们要注意,出生于1877年的奥斯卡,其受洗和第一次领圣餐到了1886年才在华沙的亚历山大教堂发生。——原注
[6]捷利亚的地产包括未受斧斤之伐的森林。1909年柔巴在维尔诺出版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指南》给出了如下信息:“捷利亚镇位于森诺地区,是莫伊列夫地方政府所在地,傍湖,离森诺30俄里。一度是萨皮豪斯家族的巨产,该家族人口超过3000。该镇商业十分发达,最近的铁道站是莫斯科一布列斯特线上的克鲁普卡,距离35俄里。主要出口产品:木材和木材加工品。地方教堂由石头造成,上面有一张奇迹般的使徒圣米歇尔的画像。一个地区办、一所学校、一家药铺、一个财政办。目前该地产的主要部分,大约6000德沙丁大小,是米沃什家族的财产。土壤是肥沃的黏土。”我这里对当地居民的描述转述自奥斯卡。我在《找寻一个故乡》中引述了他的话。——原注
[7]学生在其童年时期即已学习法语和德语,并将变成一个用法语写作的诗人。但他却未放弃波兰语,这可由如下事实证明:他将密茨凯维奇的歌谣《百合花》译成优美的法语,他用波兰语写了一卷诗,在1904年交给了华沙一个出版商,但手稿今已佚失。——原注
[8]1889年他的父母把他带到巴黎,留下他寄宿在赛伊利中学。后来他住在著名教员帕蒂特教授的家里。——原注
[9]捷利亚地区森林里的松树又高又直,大多出口到英国,用来造船。捷利亚的地产财富就是这样子。在一战前,奥斯卡作为一个很富有的、将写诗当作爱好的业余爱好者名声在外。这导致一些不愉快的误会,比如,当他拒绝赞助纪德的一个戏剧首排时,纪德发誓报复他,并在几年后看着米沃什的著作被巴黎出版商伽利玛否决。——原注
[10]这一信息摘自奥斯卡写给高斯的一封信,落款为1901年2月12日。米沃什其时23岁。——原注
[11]存在的秘密藏在血液的运动里,但人们却失去了关于它的知识。在《记忆》一诗中,米沃什写道:“我的儿啊,这就是那创造了上帝和宇宙的人,所称之为本能或自我保存的本能的东西,这就是位于独一无二空间中的我们所称之为记忆的太阳的东西。”——原注
[12]那本书的名称曾用来指炼金术,是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由五首形而上学诗歌组成:一、《给思多格的信》;二、《记忆》;三、《数字》;四、《大骚动》;五、《光明》。《给思多格的信》写于1916年。思多格是一个希腊词,是指父母对子女的亲情。作者带着这种亲情走向将来的世代。我已将《大法》和另一篇论文一诗《秘密》从法文译为英文,编进了《高贵的旅行者》一书,它是奥斯卡·米沃什著作的一个选本,1984年由林迪斯法出版社出版。《大法》的波兰文翻译构成了我的书《思多格》(亲情)的一部分,这本书1993年由兹纳克出版。《给思多格的信》对宇宙进行了阐释,显然是在呼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便作者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爱因斯坦的发现,这意味着对永恒空间和永恒时间(即牛顿的宇宙论)的拒绝。——原注
[13]一个美丽的德国女孩,出现在我1987年的“关于诗歌的六个讲座”中。——原注
[14]布罗茨基1996年死于纽约,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尸体被运往威尼斯,于1997年6月21日葬在圣米歇尔墓地。具有悖谬意味的是,他的坟墓跟庞德的相邻。——原注
[15]拜伦于1818年在那里住了些日子,1819年上半年他在那里开始写《唐璜》。——原注
[16]她于1890年生于维也纳,是男爵古斯塔夫·冯·海涅·杰尔顿与其妻子、诗人海涅的亲戚维真涅所生之幼女。她在1960年代死于维也纳。奥斯卡把她称为他的“天妻”。由于他母亲从中作梗——我们不知道其反对的原因为何——两人从未结婚。当艾米在1910年嫁给别人时,奥斯卡33岁。因此,难以怀疑他是屈从于母亲的意志。——原注
[17]这出神秘剧是由奥斯卡在1911年年尾时写的,1912年发表在《新法兰西评论》上。唐·米格尔的原型是一个历史上的唐璜式人物米格尔·马纳拉·文森特罗·德·利卡,他于1629年生于塞维利亚,死时是一个悔改了的罪人和一位圣僧。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1986年授予他“上帝之仆”的称号,这是通往被列入真福品的第一步。——原注
[18]《米格尔·马纳拉》的波兰文译者布朗尼斯拉娃·奥斯特罗斯卡及其丈夫斯坦尼斯拉夫·奥斯特罗斯卡在1912年时是位于巴黎德费尔特·罗切欧路的波兰艺术家协会会员。奥斯卡是这个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译本的出版不可能了,直到1919年它才被包括在米沃什的一个诗集《诗》里,由波兹南的兹德鲁伊出版。奥斯特罗斯卡的《米格尔·马纳拉》译本归属于波兰戏剧史。这个译本在戏剧导演中获得了许多景仰者,包括霍尔茨卡、席勒、朱利乌茨·奥斯特瓦、比尔斯基,还有拉普索迪剧组成员柯特拉茨克和沃伊蒂那,就是后来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朱利乌茨·奥斯特瓦准备着手导演这出戏,感到季若拉玛这个角色只能由一个本身已近于圣徒的女演员来扮演,这个条件耽误了戏的上演。奥斯特瓦剧院“利都塔”里面的别斯基于1935年为波兰的“想象剧院”导演了一个电台版。奥斯特瓦在1937年和1938年在华沙导演了这出戏的公开朗读。非官方的首演也许是在1937年由在华沙的国家戏剧学院的学生上演的。官方的首演则要晚到1991年才在茨泽亲的“当代剧院”上演,导演是果尔斯基。奥斯特罗斯卡的翻译得以重发,一起印发的还有奥斯卡的另外两个神秘剧《米非波设》(米非波设,《圣经》人名,见《撒母耳记下》4:4)和《大数的保罗》,它们是由斯拉温斯卡翻译的,1999年由卢布林的天主教大学出版社出版。
[19]这里前面几行中的“圣骨”原文为Sacra,是Sacrum的复数,原意是人的骶骨,在旧时曾被用作祭品。
[20]当某位波兰作家在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一些法国报纸认为,它是被颁给了一位被认错了的米沃什。——原注(本诗作者米沃什这是在自谦。法国报纸是在为他的堂兄奥斯卡·米沃什抱屈,当然这么说也含有一些幽默成分,为米沃什家族人才辈出叫好。)
[21]这封描写了他在捷利亚居停的信写于1904年1月。——原注
[22]我在1992年在那里度过了一夜,因为在邻近的克代来镇没有宾馆。这是我在时隔52年后第一次回立陶宛。——原注
[23]奥斯卡写道(在立陶宛档案里):“自从我们家族的两支分开后,虽然时间过去了150年,立陶宛的米沃什家族和白俄罗斯的米沃什家族的热忱的联系却从未变弱。在我很小时,我父亲就在我心中灌输一种依恋之情和尊重之感,这也是我们的白俄罗斯分支对立陶宛分支的感情。”——原注
[24]关于拉布诺沃,在立陶宛的拉布那瓦,我们在柔巴写的《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指南》里读到:“拉布诺沃是在聂维阿扎河和别鲁皮阿河汇流之处的一个村庄和庄园,在科诺治府和科诺地区。一个美丽如画的乡村。木质的地区教堂是由扎别罗家族建起来的。大约4000德萨丁的非常肥沃的土地是扎别罗伯爵的财产。在聂维阿扎河边有一个精美的砖制的宫殿,旁边带有一个公园。河上有渡船”塞尔宾尼与拉布诺沃相邻,是米沃什家族的祖地。汉奴舍维茨也一度是他们家族的财产。但他们是否曾经拥有拉布诺沃则无从得知了。——原注
[25]立陶宛的韦德兹阿哥拉离拉布诺沃和塞尔宾尼有几公里,曾经一度有小贵族们在那里扎堆盖屋居住,1918年他们甚至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韦德兹阿哥拉共和国”。直到相当晚近的时候,17、18世纪米沃什家族的一些坟墓仍在那里保留着,我的祖父亚瑟·米沃什的坟墓也在那里,他叫这个名字也许是为了荣耀他在白俄罗斯分支的堂兄。——原注
[26]这首诗提出了一个假设,宇宙起源于一次难以想象的闪光,它产生了空间、时间和物质。几十年之后,大爆炸理论提出了相似的假设。——原注
[27]牛津和沙特尔的学者们认为,在世界被创造之前,存在非物质的神圣之光。上帝所造之光就是这一非物质之光的质变。——原注
[28]艺术作品的创造以令人吃惊的二元论为其特征:一方面它是一种完全无利害的活动,甚至利他主义的活动,其构成在于使自己超脱于自己;另一方面它又在于不断喂养一个人的自我中心的抱负。只要创造性的工作进到了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并且提出它的要求,诚实的自我省察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全集也并不能使一个人免罪。但尽管它将诸多复杂性引入到了一个生活之中,却尚不算十分“自我中心的”。——原注
[29]笔记主要是写在《真基督宗教》的页边,这本书被分成数段。一些笔记来自另一本书《婚姻之爱》。尽管他视史维登堡为天上的向导,对后者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描述却不乏批判,认为它们只是试图摆脱令我们如此分心杂乱的空间。他还批注道:“我不喜欢有人这样说话,好像他每星期都跟上帝共进早餐似的。”但他仍然认为史维登堡有一种天赋,能够看到他自己也曾经体验过的事情。——原注
[30]他在《给思多格的信》中提到了这次神秘体验。——原注
[31]史维登堡批评三位一体教义,因为它是完全不可理解的,在实际上也导致三神论。作为替代,他写道:“基督是人可接近的耶和华。”这种观点跟天主教教义是有区别的,关于这在神学上曾有漫长的争议。——原注
[32]史维登堡以千年为期将文明的时间分为几个“教会”组成的序列,即前后相继的诸文明。在其著作中,亚当象征着“亚当族”的原始文明。——原注
[33]奥斯卡深深地相信(跟天主教教理问题一致),在天堂里,本性(Nature,或译“自然、性质”)是完美的,也不知道何为死亡。亚当的堕落不仅改变了人的处境,使他变成有死者,也将死亡和苦难引入到了整个自然。自那一刻时,一个痛苦的第二性质就在悲伤并渴求回到它失去的快乐,这快乐只能通过人来重新获得。请注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圣经宗教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原注
[34]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在史维登堡的体系中占据了一个核心的地位,这体系从整体上看是高度色情的。奥斯卡有一种相似的外观。尤其可参看他的《大法》中的“记忆”一章。在《圣经》中这方面最重要的经文是歌中之歌(雅歌),在那里肉体之爱同时也是造物主对受造物之爱的一个隐喻。——原注
[35]即对奥斯卡来说,史维登堡对超验世界的描述就跟但丁对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描述相似。他们来自于一个基本的人类需要,即“定位”,将我们所有的形象都划归到某个空间位置中去。——原注
[36]奥斯卡致力于立陶宛的独立,他是立陶宛参加凡尔赛和会代表团中起决定作用的人物。法国人对来自立陶宛代表团的外交照会的老练感到惊讶,对它颇为注意。对奥斯卡来说,他之努力帮助立陶宛也实现了他服务于人类的愿望;这个愿望可从1914年神秘之夜事件后写的诗中看得出来。他成了立陶宛派驻巴黎的第一个大使,活跃于国际联盟。(他在那里的一个对手是著名的波兰历史学家、出身犹太名门望族的钦蒙·阿斯肯那基,两人就维尔诺城的归宿问题发生激辩。钦蒙坚持维尔诺应该归波兰,奥斯卡则宣称它属于立陶宛。两人用波兰语争吵。)因此他不仅是通过词语,而且通过行动实现了他的人生。在他的政治著作中,他提出了欧洲合众国的观念,并提醒人们提防德国人,他说,德国人的民主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民主。在1939年事件发生十年之前,他就预见到了战争将在波兰和东普鲁士之间的走廊地带爆发。——原注
[37]我在高中时的宗教危机使我丧失了对波兰天主教的安全的信仰,让我走上了寻求之路。在这寻求之中,奥斯卡的指引虽不是排他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原注
[38]我认为奥斯卡是炼金术士和玫瑰十字会的继承人,正如他在作品中所展示的。这与我对神秘的需要并非没有关联。他毕竟也认为神秘性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原注
[39]大约在这时开始了与文艺复兴科学进步相契合的那些神学的和神智学的思辨。那时的新柏拉图主义者贪婪地阅读着卡巴拉的著作,发现许多观念跟他们自己的直觉相似。1492年犹太人被从西班牙驱赶出来,这促进了欧洲人跟犹太教的接触,并在16、17世纪丰富了雅各比·波墨和帕拉塞尔苏斯的思想。——原注
[40]18世纪“神秘小旅馆”,即共济会群体,知道他们不满理性主义,想要寻求对基督教的秘传解释。这些小旅馆中的主要人物是帕斯·夸利斯和圣·马丁,两个人都对亚当·密茨凯维奇有强烈的影响。18世纪的共济会小旅馆喜欢把自己视为圣殿骑士团的继承者和复仇者。——原注
[41]阿尔比派或纯洁派认为物质世界是彻底邪恶的——在这点上他们是摩尼教的后继者——他们允许通过绝食即所谓“神圣饥饿”来自杀。——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