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虚拟性

三、虚拟性

虚拟,是川剧表演程式中用以“拟景拟物”的主要手段。这是川剧艺术审美功能的主要特征,也是戏曲艺术区别于其他舞台艺术根本特征之一。

戏剧舞台艺术表现人物和环境、景物的关系,受到有限的舞台空间严格制约,它远不如电影、电视、小说那样自由方便。要突破拓展原有的舞台空间环境,必须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想象,调动人的因素。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演员的虚拟动作,通过虚实相结合的表演,延伸、转换舞台固定而有限的空间,浓缩加快时间的流程,简练鲜明地表现客观物体等等。

川剧舞台上,剧中人骑马坐车,乘轿行舟,不可能将真马、真车、真轿、真船搬上舞台,只是以马鞭、车旗、轿帘、桨篙的实物道具,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引起观众对马、车、轿、船客观本体的联想。如常见的骑马,虚拟动作的主要过程为:右手持鞭,左手挽缰,抬左腿踏蹬,跨右腿坐骑,一个蹲裆骑马式的造型,挽缰扬鞭,策马而去。又如,剧中人开门、关门,主要由手和臂拉开或插上门闩,分开或合闭双门,抬脚迈过门槛等虚拟动作组合而成。

一个剧目的演出时间,长的有几个小时,短的不过几十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叙述故事,又要表现人物,还得展示技艺,时间极其宝贵。因此,浓缩时间的流程,只能通过写意性虚拟化的手法来实现。要使固定而有限的舞台空间,随着剧情需要而转换流动,演员的虚拟表演和舞台调度必不可少。用写意性、虚拟化的表演,营造出意象化的艺术真实。

总之,在川剧舞台上无论是种种生活动作的表现、自然风光的展示,还是时空的转换、精神气质的刻画等等,都离不开一个“虚”字,都要透过虚拟动作来表现。这样就使在话剧舞台上的无法表现的生活现象(如骑马等)在川剧舞台上却完全可以表现,而且能表现得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