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幕戏
三、大幕戏
1.新编川剧《变脸》
属高腔戏。编剧魏明伦,四川省川剧院演出。该剧以变脸技术为载体,集中展现了民国初年黑暗的时代状况和病态的社会众生相。
剧情内容:江湖艺人水上漂身怀变脸绝技,只身驾一叶扁舟沿川江两岸卖艺为生,但苦于无人继承衣钵,在人生旅途上艰难跋涉的他,心里总是惶惶不安。沉重的精神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偶然的机会,他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了狗娃,正当他享受着充满人间真情的天伦之乐时,却发现狗娃原来是个假小子,只好将狗娃的身份从“孙子”下降为“帮工”留在身边。机灵善良的狗娃在先后被人贩卖过七次之后,认定这个老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一天狗娃不慎失火将水上漂的乌棚烧掉,于是愧疚出逃,然而为报答水上漂收养她的大恩大德,狗娃仍然千方百计想办法满足“老板”后继有人的心愿,于是,她把从人贩子手中救出的高家三岁的少爷天赐暗中送给了水上漂作孙子。可是事与愿违,反而给水上漂带来了牢狱之灾,引来了杀身之祸。最后狗娃为了替水上漂洗雪沉冤,宁愿牺牲自己小小的生命。可惜为时已晚,然而她的行为令水上漂感动不已,弥留之际他终于认下了这个孙子……狗娃悲切地喊了几声“爷爷”,水上漂满意地点着头:“格老子死了也值得!”便含泪带笑地离开了人世。后经现代剧作家魏明伦的改编,全剧结尾变为:狗娃为“老板”悬梁鸣冤,不幸摔死了,她的死、她的精神震动了各种人,水上漂的冤屈得以平反昭雪,他紧紧地搂抱着死去的“孙子”,悲痛万分,他久久地矗立在川江河岸,幻觉之中,仿佛看见“变脸”绝技后继有人,无数个狗娃在尽情地展示“变脸”绝技。光彩夺目,满台金光……
2.大幕讽刺川剧《洞房奇案》
传统戏中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作为封建时代的文化积淀,属于理想型、完美型、虚构型,本戏则着意淡化历史背景,在鉴古观今的审美活动中贴近现实,激发当代观众对世相百态的深刻感悟并产生思想共鸣。该剧在公案剧中独树一帜,饶有新意。
该剧属高腔戏,剧一开始,就将杀人元凶明白无误地告诉全场观众。编导刻意营造的是对判决内幕的揭示和思辨。
剧情内容:男主人公张宏才代天巡狩,出京抚民,忽然听到妹夫猝死的噩耗,悲愤难抑。分别五载,今朝重逢,然而妹妹已成新寡,张宏才看着妹妹矢志守节,奉养公婆,内心十分欣慰,立即命令地方官捉拿凶手,上报朝廷,以求惩办之法。当他确知主犯原来就是他妹妹本人时,竟徇私枉法,黑白颠倒:以当朝海瑞自励的堂堂抚台,竟从幕后走到台前来,高踞县台之上,来了一个“二堂会审”,死囚瞬间变节妇,从犯替罪遭极刑。
3.经典传统大幕戏《白蛇传》
该剧属高腔、昆腔戏。为川剧常演剧目,其中《水漫金山》、《断桥》、《游湖借伞》等折戏经常单独演出。建国后,各地演出曾有多种改本,也各有特点。剧中青儿的角色根据情节分别由男女演员扮演。演出中有踢慧眼、变脸等特技。
剧情内容:佛祖身边的桂枝罗汉与修炼成仙后的白蛇相爱,因而触犯天规。白蛇被锁于白莲池,桂枝罗汉被贬为凡人许仙。在佛祖讲经时白蛇趁机挣脱逃走。佛祖发现后责令看守白蛇的癞蛤蟆下凡追拿白蛇,随后命法海率领神将到金山寺接应。下凡途中,拦路求婚的青蛇被白蛇对爱情的坚贞所感动,变做侍女小青保护白蛇去寻找许仙。在春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白蛇、许仙终于相遇,后结成恩爱的夫妻。癞蛤蟆变成王道灵,唆使许仙用雄黄酒灌醉白蛇。白蛇现出原形将许仙吓死,白蛇酒醒后去三仙岛找回灵芝草救活许仙。癞蛤蟆见事不成,又变成小沙弥,跟从法海将许仙骗到金山寺软禁起来。青蛇约集水族随白蛇到金山寺要人,与法海带来的神将战在一起。许仙目睹此情,为白蛇的真爱深深感动,但被罩于迷魂伞下无能为力。白蛇有孕在身,寡不敌众,只好撤离金山寺。
4.新编古装大幕戏《和亲记》
取自《三国演义》。属高腔戏,全剧共7场。川剧传统剧目中《甘露寺》一戏亦即这段故事。
剧情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苦无立足之地,便向东吴借了荆州要地,以图建立西蜀。孙权多次向刘备要还荆州,均被刘备拒绝,都督周瑜定下美人计,假称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刘备,骗刘备过江成亲,趁机要回荆州,使其迷恋酒色,丧失大志。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定下三条锦囊妙计,将计就计,派赵云护送刘备过江成亲,结果弄假成真。刘备依诸葛亮之计假装昏聩,终于探得孙尚香的心意,夫妻二人相互共勉,假借江边祭祖,趁机逃走。当周瑜得知,立即调兵遣将,围追堵截。诸葛亮早已安排关羽、张飞到江边接应刘备,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5.传统大幕戏《芙奴传》
该剧属弹戏,全剧共10场。此剧为川剧弹戏四大本之一。1959年曾由中国川剧团带往东欧四国作访问演出。
剧情内容:明代才女陶芙奴与书生席贤春订下婚约,约在西湖相会。席贤春因母亲生病,离开杭州回家而失约。杭州知府苏冉欲纳芙奴为妾,便诬陷陶父偷盗,将其抓进监狱,逼死陶母,抄没陶家,并把陶芙奴送入菜花院当官妓来满足他的私欲。芙奴将自己不幸的遭遇写成《芙奴传》,经盲人贾连传扬民间。太湖英雄陈刚初见《芙奴传》,打抱不平,率人杀死苏冉,救出芙奴,使芙奴与席贤春情侣重逢,父女团圆。
6.传统大幕戏《玉簪记》
该剧为小生和小旦唱、做的犯功戏。其中《逼侄赴科》、《偷诗》、《秋江》为常演折戏。
剧情内容:宋代,金兵南侵。陈母带女儿陈娇莲逃难,途中失散,女贞观观主收留陈娇莲为尼,取法名陈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在观中借读,一次偶然遇见妙常,遂生爱意,妙常也为必正才貌所动。一天夜里,必正忽然听到白云楼上琴声凄楚,便循声上楼,见是妙常,便问其原因。妙常讲述始末,引起必正怜爱。一日天气晴朗,必正上白云楼进了妙常禅房,不经意发现妙常所写诗词,方知妙常的心意,二人倾诉情怀,海誓山盟,互托终身。此后,二人常常幽会,此事被观主发觉。观主决意逼侄赴科,令其即日离观,并亲自送必正下江上船。必正只得登舟怅然而去。妙常奔至秋江,追上必正。二人倾诉衷情,明志不忘,妙常赠必正白玉簪,必正回赠白玉鸳鸯扇坠,两人洒泪而别。赴京途中,必正在维扬隐林堂喝茶,因思念妙常,取出白玉簪观看,被佛婆发现,便追问玉簪来历。必正反问原因,方知妙常乃佛婆苏氏之女娇莲。必正向其言明情况,并认苏氏为岳母。必正到京应试,榜中探花,乃接苏氏母女和姑母至家,与妙常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