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理论体系建设的标志性特征
二、川剧理论体系建设的标志性特征
新时期川剧理论体系建设体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艺术本体研究的整体性深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川剧研究全面深入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初步建立了川剧的理论体系框架。从艺术本体来看,关于川剧编、导、演、音、美五方面及史论研究的基础论著已陆续出版,其中属于基础理论范畴的,有川剧史学研究的专著两种;有川剧概论研究的专著两种;有夏阳、熊正甘、陈国礼的导演艺术专论三种;有各种曲谱、司鼓、音乐概述专著十余种;有概述性的图文并茂的《川剧舞台美术》、《川剧艺术形象谱》;有川剧各时期代表作家作品的研究评论;有文化部统一规划编撰的四川、重庆、成都戏曲(川剧)志书三种;有川剧工具书三种;有系统配套的川剧教材;综合性论著、文集若干……。《振兴川剧十年》、《振兴川剧综论》、《探索集》、《寻找新的文化坐标》、《川剧:走向新世纪》、《面向新世纪的思考》等著述,则着眼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川剧改革实践的理论思考,这些著作,一般都能将川剧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理性分析,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从剧种学的角度来考察川剧研究的结构体系,可以说,这个结构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建立起来,当然还需继续完善充实,目前正在编写之中的《川剧艺术论》、《川剧美学》等著述,将有益于这个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边缘学科研究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学术研究勃兴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边缘学科的迅速兴起,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传播之快,形成了信息时代学术研究的一种潮流。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戏曲研究领域变得更加宽广,如由戏剧学、心理学发展形成的戏剧观众学、表演心理学等,由戏曲史、宗教学、民俗学等发展形成的戏曲目连学、傩戏学等,在中国传统文论、画论、戏论基础上形成的戏曲美学等,也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在这方面川剧的专著有《巴蜀目连戏剧文化概论》、《川目连艺术论》、《巴蜀傩戏》、《川北灯戏》、《中国戏曲舞台角色创造》、《移民入川与舞台人生》等,以及尚在进行中的一批研究项目,成为新时期川剧研究一道新的景观。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著述的研究对象虽超越了川剧的范围,但这些对象都与川剧有密不可分的渊源联系,脱离了川剧则无从对这些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3.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新时期学术研究的特点之一,体现在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和运用方面。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各学科广泛接受运用的方法论,川剧研究也不例外。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人们把川剧与其生存环境中的诸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多地着眼于川剧的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着眼于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综合效应,着眼于川剧事业的系统工程。由1992年出版的《振兴川剧十年》、《振兴川剧综述》等论著,我们可以看到系统研究方法给川剧研究带来的新思路。把振兴川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对之进行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发展的而不是凝固的科学分析,将川剧艺术改革与社会各界对这项工作的参与或态度相对应,放在社会变革的大系统中来全面客观地估价振兴川剧工作的成就与不足,这本身也是戏曲研究领域前所未有的一项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工程,堪称川剧研究的创新之举。
4.新的研究视角的切入。不同于传统研究方式的另一个特点,是人们对川剧研究在传统观念上的突破,不再停留于某一层面和角度的认识,而是把川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着眼于川剧与其他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对其内涵外延给予全方位阐释。这种新的研究视角的选择,在八九十年代川剧研究论著中多有体现,由此出现了一批从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侧面研究川剧的文章著述,将川剧研究带入了一个开放的领域。
5.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的良好学风,也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川剧研究工作得以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弘扬与发展。川剧是活生生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对其研究仅仅停留于文字平面是不够的。回顾最近10余年来,川剧有过几次具有全国、全省性影响的大规模学术性研究演出活动,如1993年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情探》研究演出、“旧戏新探”研究演出、川剧丑角艺术研究演出等,都是在广泛开展调查、精心组织演出、认真准备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研讨,因而能够取得一批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资料的开掘还是研究的深入上都有所突破。
6.理论研究对社会变革的密切关注。这是新时期川剧研究较之以往有重大进展的一个方面。“文革”结束后,川剧经历了短暂的兴旺而迅速滑向低谷,它所显示的矛盾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在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悖离,以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剧(院)团与实现社会发展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不是文化主管部门能单方面解决的。上级部门对振兴川剧的预期目标要求与实践结果的不一致,引起了川剧界同仁和社会舆论的焦虑和关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决策部门需要广泛地听取意见,进行调查研究,并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以期作出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正确决策。因而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管理决策部门十分强调和重视对川剧发展现状的研究,召开过一系列诸如“川剧发展战略研讨会”“川剧现状与发展研讨会”等专门会议,组织过多次全省性的川剧调查,形成了会议论文集和多种调查报告,为振兴川剧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