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

第六节 抗血小板药物

药品通用名:阿司匹林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1次。④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2.小儿常用量:研究发现,如果儿童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服用了阿司匹林,得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建议不要给儿童或任何不到19岁的人服阿司匹林,要常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发烧。①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 ~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③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④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g/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⑤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⑥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每次服0.6~0.9g,一日4次。⑦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该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

3.部分疾病患者的用法及最佳用量:①在预防瓣脑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②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甲氨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③饭后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大量的临床试验显示,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d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d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d,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双嘧达莫

【用法用量】

1.双嘧达莫注射液:0.142mg/(kg·min),静滴共4分钟。

2.双嘧达莫缓释胶囊:口服一次200mg,一日2次。

3.双嘧达莫片:口服,一次25~50mg,一日3次,饭前服,或遵医嘱。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尚不明确

药品通用名:氯吡格雷

【用法用量】 氯吡格雷的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心血管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可2~3天服一次,就餐结束前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对胃的刺激程度。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尚不明确

药品通用名:曲克芦丁

【用法用量】

1.口服给药:每次300mg,每天2~3次给药。

2.肌内注射:每次100~200mg,每天2次,20天为1个疗程,可用1~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7天。

3.静脉滴注:每次400mg,每天1次,用5%~10%葡萄糖糖溶液稀释。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尚不明确

药品通用名:芦丁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20~40mg,每日3次。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