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

第三节 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

3.1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药品通用名:氯化钠

【用法用量】

1.高渗性失水:所需补液总量(L)=[血钠浓度(mmol/L)-142]/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第1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Na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钠>155mmol/L,血浆渗透浓度>350mOsm/L,可予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待血浆渗透浓度<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等渗性失水:原则给予等渗溶液,但应注意防止高氯血症出现。

3.低渗性失水:血钠低于120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4.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500~1 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氯化钾

【用法用量】

1.静脉滴注:①成人,a.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 ~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忌直接静脉滴注与推注)。一般补钾浓度不超过3.4g/L(45mmol/L),速度不超过0.75g/h(10mmol/h),一日补钾量为3~4.5g(40~60mmol)。b.在体内缺钾引起严重快速室性异位心律失常时,钾盐浓度可升高至0.5%~1%,滴速可达1.5g/h(20mmol/h),补钾总量可达一日10g或以上。c.如病情危急,补钾浓度和速度可超过上述规定。但需严密动态观察血钾及心电图等,防止高钾血症发生。②儿童剂量,一日按体重0.22g/kg(3.0mmol/kg)或按体表面积3.0g/m2计算。

2.口服:钾盐用于治疗轻型低钾血症或预防性用药。①成人,一次0.5~1g(6.7~13.4mmol),一日2~4次,餐后服用,一日最大剂量为6g(80mmol)。氯化钾缓释片不要嚼碎应吞服。对口服片剂出现胃肠道反应者宜用溶液,稀释于冷开水或饮料中,分次服用。②儿童宜用溶液,一日1~3g/m2(15~40mmol/m2)或0.075~0.22g/kg(1~3mmol/kg),稀释于冷开水或饮料中,分2次服用。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门冬氨酸钾镁

【用法用量】

1.口服:一次1~2片或一次1支口服液,一日3次。

2.静脉滴注:一次10~20ml,一日1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500ml中缓慢滴注,或遵医嘱。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葡萄糖酸钙

【用法用量】

1.静脉给药: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每分钟不超过5ml。①成人,低钙血症,一次1g,需要时可重复。高镁血症,一次1~2g;用于氟中毒解救,静脉注射本品1g,1小时后重复,如有抽搐可静注本品3g。如有皮肤组织氟化物损伤,每平方厘米受损面积应用10%葡萄糖酸钙50mg。②小儿,低钙血症,按体重25mg/㎏(6.8mg钙)缓慢静注。但因刺激性较大,本品一般情况下不用于小儿。

2.口服:用于钙缺乏。成人,一次0.5~2g,一日3次;儿童,按体重一次0.5~0.7g/kg,分2~3次服用。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硫酸镁

【用法用量】

1.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临用前,将本品2.5~4g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5分钟;或将本品15g(25%硫酸镁注射液6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每小时1~2g。

2.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症、先兆子痫和子痫:首次缓慢静脉注射2.5~4g,然后以每小时1~2g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总量为30g,根据膝腱反射、呼吸次数和尿量监测而定。

3.早产与妊娠高血压症:首次缓慢静脉注射4g,然后以每小时2g的速度静脉滴注,直到宫缩停止后2小时,以后口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维持。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3.2 葡萄糖及其他

药品通用名:葡萄糖

【用法用量】

1.补充热能:患者因某些原因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时,应根据所需热能计算葡萄糖用量,一般可给予10%~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同时补充体液。

2.静脉营养治疗时:在非蛋白质热能中,葡萄糖供能>脂肪供能,必要时每5~10g葡萄糖加入胰岛素1IU。

3.低血糖症:重者可予以50%葡萄糖静脉注射。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口服补液盐

【用法用量】 口服:将每包散剂溶于1 000ml的凉开水中,搅匀,充分溶解后口服。

1.成人轻至中度失水:一次500ml,酌情调整剂量;或按50ml/kg计算总量,分次于4~6小时内服完;总量一日不得超过3 000ml。其余应予静脉补液。

2.儿童轻度失水:开始时50ml/kg,4小时内服用,直至腹泻停止;或按一日每千克体重口服50~160ml,分次于6小时内服完。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尚不明确

药品通用名:碳酸氢钠

【用法用量】

1.成人:①口服,a.用于制酸,一次0.5~1.0g,一日3次,餐前服用。b.碱化尿液,口服,首次4g,以后每4小时1~2g。c.代谢性酸中毒,口服,一次0.5~2g,一日3次。②静脉滴注,2~5mmol/kg,4~8小时内滴注完毕。

2.儿童:①静脉滴注,所需剂量按下式计算。补碱量(mmol)=(-2.3-实际测得的BE值)×0.25×体重(kg),或补碱量(mmol)=正常的CO2 CP-实际测得的CO2 CP(mmol)×0.25×体重(kg)。一般先给计算剂量的1/3~1/2,4~8小时内滴注完毕。心肺复苏抢救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首次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量。每1g碳酸氢钠相当于12mmol碳酸氢根。a.用于制酸,6岁以下儿童尚无统一标准剂量。6~12岁者一次0.5g,半小时可重复一次。b.代谢性酸中毒,参考成人剂量。心肺复苏抢救时,首次静脉输注按体重1mmol/kg,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剂量。②口服,碱化尿液,一日按体重1~10mmol/kg。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续表

3.3 透析液

药品通用名:腹膜透析液

【用法用量】

1.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水潴留者:用间歇性腹膜透析每次2L,留置1~2小时,每日交换4~6次。无水潴留者,用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一般每日4次,每次2L,日间每次间隔4~5小时,夜间一次留置9~12小时,以增加中分子尿毒症毒素清除。一般每日透析液量为8L。

2.治疗急性左心衰竭:酌情用2.5%或4.25%葡萄糖透析液2L;后者留置30分钟,可脱水300~500ml;前者留置1小时,可脱水100~300ml。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