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1.1 利尿药及脱水药
药品通用名:呋塞米
【用法用量】
1.口服:①成人,a.水肿性疾病,起始20~40mg,一日1次,必要时6~8小时后追加20~40mg,直至出现满意利尿效果。最大剂量虽可达一日600mg,但一般应控制在100mg以内,分2 ~3次服,以防过度利尿和不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剂量可减少至20~40mg,隔日1次,或一周中连续服药2~4日,一日20 ~40mg。b.高血压,起始一日40~80mg,分2次服用,并酌情调整剂量。c.高钙血症,一日80~120mg,分1~3次服。②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剂量按体重计算为2mg/kg,必要时4 ~6小时追加1~2 mg/kg。一日最高不超过40mg。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2.静脉注射:①成人,a.水肿性疾病,紧急情况或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开始20~40mg,必要时每2小时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起始40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小时追加80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治疗急性肾衰竭,可200~400mg加入100ml氯化钠注射液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不超过4mg/min。有效者可按原剂量重复应用或酌情调整剂量,一日总剂量不超过1g。利尿效果差时不宜再增加剂量,以免出现肾毒性,对急性肾衰功能恢复不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通常一日40~120mg。b.高血压危象,起始剂量40~80mg,伴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肾衰竭时,可酌情增加剂量。c.高钙血症,可静脉注射,一次20~80mg。②小儿,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1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2小时追加1mg/kg。最大剂量可达每日6mg/kg。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续表
续表
药品通用名:氢氯噻嗪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日30~60mg/m2,分1~2次服,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续表
续表
药品通用名:吲达帕胺
【用法用量】
1.水肿:口服,一次2.5mg,必要时5mg,一日1次。
2.降压:一次2.5mg,维持量可每2日2.5~5mg。普通制剂与规格,一次2.5mg,一日1次。缓释制剂与规格,一日1.5mg,最好早晨服用,药片不能掰开或嚼碎,加大剂量并不能提高吲达帕胺的抗高血压疗效,只能增加利尿作用。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螺内酯
【用法用量】
1.成人: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日40~120mg,分2~4次服用,至少连服5日。以后酌情调整剂量。②治疗高血压,开始每日40~80mg,分次服用,至少2周,以后酌情调整剂量,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以免增加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③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前患者每日用量100~400mg,分2~4次服用。不宜手术的患者,则选用较小剂量维持。④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长期试验,每日400mg,分2 ~4次,连续3~4周。短期试验,每日400mg,分2~4次服用,连续4日。老年人对本药较敏感,开始用量宜偏小。
2.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开始每日按体重1~3mg/kg或按体表面积30~90mg/m2,单次或分2~4次服用,连服5日后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3~9mg/kg或90~270mg/m2。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续表
药品通用名:氨苯蝶啶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开始每日25~100mg,分2次服用,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时,剂量可减少。维持阶段可改为隔日疗法。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300mg。
2.小儿常用量:口服。开始每日按体重2~4mg/kg或按体表面积120mg/m2,分2次服,每日或隔日疗法。以后酌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6mg/kg或300mg/m2 。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1.2 脱水药
药品通用名:甘露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①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l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②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患者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③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④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l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⑤治疗药物、毒物中毒,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⑥肠道准备,术前4~8小时,10%溶液1 000ml 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2.小儿常用量:①利尿,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②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1~2g/kg或按体表面积30 ~60g/m2,以15%~20%浓度溶液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患者衰弱时剂量减至0.5g/kg。③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或按体表面积6g/m2,以15%~25%浓度静脉滴注3~5分钟,如用药后2~3小时尿量无明显增多,可再用1次,如仍无反应则不再使用。④治疗药物、毒物中毒,按体重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m2以5%~10%溶液静脉滴注。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药品通用名:葡萄糖
【用法用量】
1.补充热能患者因某些原因进食减少或不能进食时,一般可予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并同时补充体液。葡萄糖用量根据所需热能计算。
2.全静脉营养疗法葡萄糖是此疗法最重要的能量供给物质。在非蛋白质热能中,葡萄糖与脂肪供给热量之比为2∶1具体用量依据临床热量需要而定。根据补液量的需要,葡萄糖可配制为25%~50%的不同浓度,必要时加入胰岛素,每5~10g葡萄糖加入胰岛素1U。由于正常应用高渗葡萄糖溶液,对静脉刺激性较大,并需输注脂肪乳剂,故一般选用大静脉滴注。
3.低血糖症:重者可先予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推注。
4.饥饿性酮症:严重者应用5%~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00g葡萄糖可基本控制病情。
5.失水等渗性失水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6.高钾血症应用10%~25%注射液,每2~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输注,可降低血清钾浓度。但此疗法仅使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体内总钾含量不变。如不采取排钾措施,仍有再次出现高钾血症的可能。
7.组织脱水高渗溶液(一般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脉注射20~50ml。但作用短暂。临床上应注意防止高血糖,目前少用。
【不合理配伍及分析】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