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引子
这里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四面环山。整个村子里的人们都是王姓,家家户户的房舍几乎都是一样,远看是窑洞,近看大多是半明半暗的四合院。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朝着东南方向,每家的门前都长满了槐树和杏树。是的,门前一树槐,辈辈挂金牌嘛。
村北头的老王家,是王氏家族里长房长孙二子的长子春的家。他家的院落与别的人家却有很大不同:门楼子又高又大,从下到上分两级平台。上六个台阶就有一个小平台,走六步,再上六个台阶,再走六步才到大门口。大门两侧有一对高大的石麒麟,威风凛凛。大门的门板足有六寸厚,每扇门板上有六六三十六个像碗口大小的黄铜泡钉。泡钉上刻有各种图案,门是杏红色的,门额上方高悬“博雅清逸”四个斗大的金字匾额。院墙都是清一色的灰色方砖砌就。奇怪的是,院墙都是镂空的,就连内院的墙壁也是镂空的,并配有各色图案。走进大门下六个台阶,一条由红、白、青色的石子砌成的路径,约有六尺来宽,上面用三色石子拼砌成花色图纹,一直通向内院。左右两边用清一色的石板铺垫。前院左右共十二间房屋,左边是男客房,接待探亲访友的亲朋客友。右边是男佣、管家及伙计们的住房。向左转过去有三间瓦房,向右边转过去也是三间瓦房。房与房之间通过穿山游廊相互连接。
二道门是满月形的圆形门,门板上面也有七十二个大黄铜泡钉,只是形式比大门小了些,图案与大门相同。门额上也悬挂着一面金字匾额“清园居秀”。进入二道门,院子中间同样是红、白、青三色石子砌成的曲径小道通向左右各个房间。正面五间大瓦房,雕梁画栋,屋角高跷。门与门之间的距离很大,中间都有很大的格子窗户。正中的是正堂,整三间,是接待和会见重要客人的场所。正堂大门屋檐下高悬金字匾额“清简雅至”。正堂大门两旁悬挂有金字木牌对联,上联为“先畴如昨勤俭持家不坠艰难事业”,下联为“世德相承居安思危无忘忠孝家训”。由于从大门到二门再到正堂的三个匾额中都有一个“清”字,所以,也有将春的家园称为“三清堂”的。步入正堂,正面高悬“满堂春风”金字牌匾。两侧房柱上悬挂金字木牌对联,上联为“勤弥拙俭养廉敦厚承前德”,下联为“书破愚诗益智忧思启后裔”。正堂中央摆置黑漆方桌,两边各置两张八仙椅,堂下左右对置八张八仙椅。左右两边由侧门进入左右内室,左室为春的母亲的寝室,右为丫头之居室。正堂中间的方桌后有木制屏风,屏风后面是丫头侍奉客人的小憩之处。绕过屏风出后门进入后院,这是王家老太夫人的居住之地。内院不大,通过两相迥廓进入,也是五间正房,门上屋檐下高悬金字门匾“嘉声和响”。大门两旁有金字木牌对联:上联为“思明谊美古之遗爱”,下联为“懿德可风福庇云仍”。正厅高悬金字匾额“北堂辉光”。两旁房柱上悬挂金字木牌对联:上联为“恩深露湛春晖斯永”,下联为“德垂后裔柘馆长存”。左右通过侧门进入左右内室,左为老太夫人之寝室,右为丫头之居室。现在这里是摆放先人牌位的祠堂,逢年过节在这里祭拜祖先。
内院正堂左右也是各有六间房,正堂与左右的房屋通过抄手游廊相连。右边前三间是二儿子夏的屋子。夏还未娶亲,所以他的住处与母亲的住处较近一些。后三间是侍奉夏的丫头和佣人的住处。左边前三间是书房,书房内藏各种线装古籍,有石板印刷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等四书五经及《四书章句集注》《古文观止》《三国演义》《石头记》《西相记》等等。每部书籍都装在蓝色胶布做成的书套当中,整齐地摆放在房间正面墙壁下的书桌上。后三间是禅房,供奉着菩萨,设有香案,案下摆放着下跪用的圆形布垫。每个房门前都悬挂有一副刻在木板上的对联:夏的房门上是“念祖德宗功愿世世子孙毋忘孝悌,感天恩家庆宜乾乾夙夜勉励仁慈”;书房门上是“藏金藏银莫若藏书教子,宽天宽地怎比宽厚待人”;佛堂门上是“普度广施崇显天地祥瑞,扬德立功彰昭人间善行”。
从夏的一排房子右边转过去,又是三间大瓦房,住着厨娘和老妈子。向左边转过去也是三间大瓦房,这里是厨房和放粮食的仓库。
内院向右伸进去,是右跨院,上三十六级台阶进入楼台亭阁,这里共有六间房子。房子与房子相互套在一起,猛的一看,还以为是两间房子。一到门口,就有一阵幽香扑鼻而来。里面装饰华贵,琴棋书画,无所不备。房子的每个窗户都呈圆月形,三层窗纱:外层的是翠绿色,中间是杏黄色,里面是水粉色,整个房间以翠绿色为主。房间与房间之间以原色的杏木雕刻成镂空的梅花图案相连,三进三出。门上都挂着翠绿色的门帘,上面有绣着梅花的,有绣着兰花的,也有绣着翠竹的,每一幅都各具形态,活灵活现,好一幅岁寒三友。每个房间的正中都有一个圆形的桌子,杏黄色缎子桌布铺就。上摆象牙雕刻的茶壶,还有六个像二三岁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杯子,桌子周围摆放着六个像花瓶似的几子,圆桌后面是用屏风隔开的,转过屏风是一张很大的类似戏楼模样的床铺。床楣用杏红色的纱帐围成,上面绣着蜜蜂采蜜图。床楣下是红、黄、白三色纱帐。床铺华丽,两边是很多门的小柜子。床前摆设着一张枣红色的小圆桌,桌上放着仙鹤图案瓷器花瓶,花瓶中插有几枝时令鲜花,桌、椅擦拭的一尘不染。这里是绣楼,也就是姑娘居住的闺房,可现在好久都没有住人了,不过走进房间,还是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内院向左边伸进去是左跨院。只是左跨院的房前有一块很大的挡风墙,也叫照壁,绕过照壁通过回廊进入里面。这里与右跨院相对,上下两层木板阁楼,楼上五间房子是长子春与梅夫妇的住所。房门正中高悬金字匾额“勤俭可风”,两边悬挂木牌对联:“惜衣惜食非为惜财缘惜福,求名求利莫若求已毋求人”。房间里摆设华丽,高贵典雅,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张很大的八仙桌,八仙桌后面是用木板做成的一面墙壁,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砖头砌的,木板墙壁上面挂有中堂字画。八仙桌的两侧各有六面屏风,上面有各色花纹图案。左右门的侧面也是各有六面屏,上面有飞禽走兽和花鸟鱼虫。所有屏风,均是杏黄与杏红相间。阁楼下五间是侍奉春和梅夫妇的丫头们居住的屋子。
……
只要一走进村口,一眼就能看见春家大门外的那一对石麒麟和高大茂密的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