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三十四
八月十九日早饭后,七娘坐在炕上愣神,她想,明天就要回去了,今天无论怎样,都要和大哥说一说七夕的事儿。于是下炕直奔大哥屋里,说是有事要找他单独谈谈。
兄妹二人出了大门,在门前半山上的杏树林里边走边说了起来。阳光从东面照过来,整个树林子显得既宁静又祥和。七娘早就想好了,她若开门见山的说,大哥肯定接受不了,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怕自己说的话吓坏了大哥。所以,她想用拉家常来问一些事情,慢慢的引进七夕的事情。
七娘问大哥:“大哥,我记得你没成亲时,脖子上挂着一个银锁,哪去了?以后怎么没见你带过。”
大哥回头看了七娘一下,用奇怪的口吻说道:“你今天怎么想起这事儿来了,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好了,不用拐弯抹角的套我的话。”
七娘笑着说道:“我就想知道你和莫大哥之间的事情,你说说,你那个银锁哪去了。”
大哥想了一下,说道:“你今天是怎么了?那么多年前的事了,一定要知道吗?”
七娘“嗯”了一声。
大哥说:“好吧,反正今天也闲着,就给你说说吧。”大哥抬起头看了看天空,又低下头看着地,沉思了半晌才说道:“那个银锁是莫大叔给我和你逸轩哥打的,我们两个一人一个。我在成亲前,和你逸轩哥去了一次城隍庙,我们把它放在一个牢靠的地方了,你问这个干吗?”
七娘又问道:“大哥,我记得当年你们是四兄弟,你们四兄弟结拜过吗?我看见别人结拜都写盟约,你们写过吗?那盟约哪里去了?”
大哥笑着说道:“那个时候,我们四个可是远近闻名的人物,我们结盟能没有盟约吗?盟约还是你逸轩哥写的哩。记得我们是模仿关公桃园三结义,洒血为盟,盟约就放在关帝庙后面的一个小洞里,这么多年了,我都记不清了。”
“那你们是何时结盟的?”七娘接着问。
“这个我可没忘记,是你出生那年的三月初三,关帝庙过庙会,我们在关帝庙结的盟,过了不久,母亲就生下你,你好像是四月初一的生日,对吧?”
此时,七娘觉得七夕没有说谎,他说得是真的,七夕就是莫大哥再生。大哥看她不吭气了,就问道:“你就是想问这些吗?”七娘只点了点头没说话。
大哥又说道:“你这次回来好像有心事,家里发生什么事儿了?你从小就不是一个遇到什么事都能沉得住气的人,怎么了,说出来我听听。”
七娘想了一下,说道;“大哥,这几年我遇到一件很荒唐的事儿,可又是一件真实的事儿。”七娘就把从七夕出生到现在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全部都说给了大哥。当大哥听到七夕说到当年兄弟结拜时,他惊讶的张大着嘴,半天也合不拢,七娘见吓着大哥了,忙连声叫“大哥”。
大哥摆了摆手说道:“我没你那么胆小,只是觉得奇怪,他真的叫你‘遗爱’呀?我们家里除了我,怕没有人知道你有这个名字了。一个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呢?还有他说的那个,就是我们当年结拜时的事儿,说得那么清楚,就好像他亲身经历的一样,你说这世上还有这么离奇的事儿。他还知道我叫苏清轩,你说这事叫人如何相信呢?”大哥说着,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想了半天,又说道:“他姑姑,你明天回去?”
七娘“嗯”了一声。
大哥看着她说道:“我想见见这个孩子,你哪天把他带回来,让我看看。”七娘摇摇头说道:“这个恐怕不行。他的情形我刚才也说了,二嫂家为他操了多少心,从不让他一个人出门,总是有人跟着的。”
大哥顿时感到有些失落,说道:“他既然这样折腾人,想必他的家人也多少知道一些了,更何况你那个二嫂,是何等的精明之人,他每天生活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还能看不出一点蛛丝马迹来?唉,这可怎么办,我又不能去见他。如果贸然前去,你那个精明的二嫂,一定会猜到我来的目的。要不这么着吧,反正日月常在,咱们何必忙乎?以后再说吧,你看呢?”
七娘想了一下也说道:“我回去再看吧。大哥,言儿请你去一次山外,你准备何时动身?孩子都请你了。我想你也该去看个究竟。”
七娘拉起大哥边向回走边说道:“大哥,这么多年了,言儿说的那事儿不知是真是假。往返几百里地呢,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能长途跋涉吗?我的心里也不放心呢。”
大哥笑着说道:“你不要小看我,这一二百里路算什么,就是上千里路,我也不在话下,何况是你逸轩哥的事。不要说言儿知道了请我去,就是旁人知道了告诉我,无论怎么我都得去。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活多久,能把你逸轩哥的尸骨找回来,我死也瞑目了。”他感慨万千的说道:“多好的一个人呀,说没就没了,可惜啊。”他又对七娘说:“如果你说的那个七夕,果真是你逸轩哥转世再生,这事做起来可是很麻烦的哩。”
七娘也默许了大哥的说法。
……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夏吃过早饭领着几个孩子在院子里转悠。这时,七夕从左跨院跑了出来,边跑边说:“二叔,二叔,你今天做什么?”
夏笑着说道:“你问这个干吗?我现在不是正在领孩子嘛。”
七夕拉着夏的衣襟,说道:“二叔,你先说说,你今天要做什么?”
夏摸着七夕的脑袋,故意逗着说:“我嘛,今天忙得很,你有事吗?什么事儿先说来听听,看二叔能不能给你帮上忙。”
七夕指着大门对面,问道:“二叔,你知道我们大门对面是哪里?”
夏问道:“哪个对面?你问这个干吗?”
七夕拉着夏走到大门口,指着沟对面模模糊糊的村庄,说道:“就是哪里呀,你知道吗?”
夏莫名其妙地说道:“七夕,你这个小东西,最近怎么变得贼头贼脑的。对面那个村庄叫烟村,你七奶奶的娘家就在那里,怎么了?”
七夕又问道:“二叔,你今天带我去对面赶集吧?”
夏惊讶的问道:“你又想怎么样呀?还是乖乖的给我待在家里,和弟弟妹妹们玩吧,你一个小孩子家的赶什么集呀。”
“二叔,你就带我去吧。要不我去问奶奶,奶奶如果同意了,你就带我去吧,二叔?”
夏料想母亲是不会同意的,就点头答应了。
七夕拉着夏来到二娘的屋里,刚走到门口,就喊道:“奶奶,我想和二叔赶集去。”
二娘抬头看了七夕一眼,说道:“行啊,只要你二叔有空儿。”
夏忙说道:“妈妈,你知道他要去那里吗?他要去对面的烟村赶集,太远了。”
二娘头都没抬一下,就说道:“那你们就一块儿去吧。那有多远?你以前不是经常去吗?他想去你就带去吧,反正你也闲着没事儿。”
夏没想到,母亲竟然同意了,还是毫不犯豫的答应的,就奇怪的问道:“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以前说过的,他是不能出门的,这才几天呀,怎么就……”
二娘说道:“他想去你就带他去吧,那来哪这么多废话。”
七夕拉着夏的衣襟,笑着央求道:“二叔,你看奶奶都答应了,咱们快走吧。”
夏见母亲没有阻拦,自己先前又答应了他,只好吩咐伙计牵出一匹马,收拾利落了,就带着七夕直奔烟村集市了。
上了路,七夕对二叔说:“二叔,到了烟村时,你告诉我一声。”
马跑了有一个时辰的工夫,就到了烟村路口。夏将马勒住,说道:“七夕,那里就是烟村。”
七夕用忧虑的眼光看着夏说道:“二叔,咱们到村子里去看看,你带我进村吧?”
夏这才恍然大悟,说道:“小东西,你说要去赶集,原来是假的,去烟村才是真的,对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七夕撒娇的说道:“二叔,带我去吧?”
夏见问不出个什么来,只好掉转马头朝烟村的村子里走去,刚走到村头,七夕让夏勒住马,说他要下来。夏从马上跳下,顺手把七夕也抱了下来。
七夕下马后向前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说道:“二叔,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就回来了,行吗?”
夏觉得这孩子今天太不可思议了,说话的口气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嘻嘻声,完全像大人的口气,心里觉得有点儿害怕,就说道:“你一个人别去,还是我陪你去。”
七夕摇摇头,说道:“不用了,二叔,我一会儿就回来,你在这里等我。”说着就独自走了。
夏找了地方拴好马,转过身来看见七夕已经走远了,喊道:“你慢点儿走,等我着。”七夕头也没回只顾朝前走去。夏看着渐渐模糊了的七夕的身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孩子又要折腾人了。他不放心让七夕独自一个人前去,就远远的跟着他。见他走走停停,这儿看看,那儿望望,像是在找什么似的。
夏一边跟着,一边想着,这孩子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出过远门,他今天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看样子好像对这个地方还挺熟悉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的。他看见七夕走到一棵大槐树低下,用手摸着树干还转了几圈儿,走时还似乎有点儿恋恋不舍的样子。最后又走到了一户人家门前,这家门口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手里拿着一个线杆,不紧不慢的绕线,她的身后是一个大四合院,好像和自己家差不多大小,只是房舍比较陈旧,房顶上长满了青苔,院墙是用砖头砌的,也已是残垣断壁了,大门上的漆皮也有些剥落了,不过从门上的装饰依稀可以看出昔日的富有。门前有几棵高大的槐树,枝叶茂密,葱葱郁郁。大门里时不时的有小孩出出进进,还不时的扒在老妇人肩头上说着什么,惹得老妇人昂头大笑。
七夕在距离老妇人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后面往里张望。这时,一个十多岁的男孩看见了七夕,跑过来拉住他的手,说了些什么,他们两个都笑了。男孩子把七夕领到老妇人面前,老妇人笑容满面的也给七夕说着什么,又对那个小男孩说了句什么,只见那个小男孩噔噔噔地跑了进去,不大一会儿工夫,手里拿着两个梨出来递给了七夕。七夕也不客气张口就咬,他吃梨的时候好像咔着了,只见那老妇人忙放下手里的线杆,拍打着七夕的后背。七夕始终也没有说话,只是偶尔笑笑,老妇人一直用手抚摸着七夕的头和脸,不知笑着问七夕什么,七夕只是摇头或点头。
夏躲在角落看了这半天,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七夕怎么能和这家人这么熟,那老妇人还和七夕有说有笑的,这在家里可是绝无仅有的。七夕在家里很少说话,也很少和人说笑的,更多的时间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玩。自己有时候真怀疑这孩子是不是病了几个月给病傻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他就像母亲说得那样,一定是什么人投胎转世,才显得那样心事重重的。
夏也没听见他们在说些什么,站着张望了一会儿,就看见七夕一步三回头的慢慢走过来了。当他走近了些时,夏看见他的眼睛有些红,脸上还挂着泪痕,就问道:“你还知道回来?”
七夕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夏又问道:“你哭什么呀,我可很少看见你哭的,为什么?”
七夕还是没说话。
夏笑着摸了一下七夕的头,说道:“你这个孩子,做什么事儿,都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好了,咱们现在就到集市上去逛逛,迟了就散了。我们狂奔了这么多路,我也饿了,带你去找着吃点东西,怎样?”
七夕看着夏说道:“二叔,我不饿,你去吃饭,我在这里等你。”
夏惊讶的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屁话,我去吃饭你在这里等我?你觉得我去了能咽下去吗?你这个孩子怎回事呀,得寸进尺了,我今天就不该带你来。全家人像捧月亮似的把你捧大,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你倒好,凡事由着自个儿的性子来,你想过我们吗?真是的,快走,我也不吃了,气都吃饱了,还吃个啥饭。”夏说着一把拉过七夕,气哼哼的把他抱上马背,跨上马直奔家里去了。刚到家门口,早有伙计出来了,从夏的手里接过缰绳。夏翻身下马没管七夕,自己先回去了。伙计见状忙从马背上抱下七夕,七夕也不声不响的跟着夏,一前一后的进去了。
二娘从窗户里看见夏叔侄俩回来了,可都拉长着脸,好像很生气的样子,就大声的叫到:“夏,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夏气得说道:“你就问你那个乖孙子吧,他可真会折腾人,我们根本就没去成,刚走到烟村村口,他就……”
七夕扑前去抢过夏的话头,笑着爬上炕说道:“奶奶,走到半路上我又不想去了,就和二叔又回来了。”
二娘看着七夕,平静的说道:“是吗?真的是你不想去了?”
七夕又像往日一样,爬到二娘的背上,说道:“奶奶,快吃饭吧,二叔早就饿了,我也饿了。”
夏气得说道:“妈妈,你不知道他有多磨人,我们刚走到那个……”
二娘打断夏的话,说道:“好了,你别说了,既然没去,就带着他去吃饭吧,别在这里多嘴了。”
七夕爬在二娘的背后,对夏一直做着鬼脸。
夏站在地上,大声的喊叫:“你给我下来,你今天也把我折腾够了,让我也来折腾折腾你,下来。”
七夕抱着二娘的脖子笑着说道:“奶奶,你看二叔,他要打我哩?”
二娘把七夕反过来抱在怀里,慈祥地说道:“不会的,你二叔怎么舍得打你呢,是在逗你玩呢。快下去吃饭吧,我今天吩咐他们给你们做了最爱吃的。”
七夕听奶奶说有好吃的,就忙溜下炕,拉着夏出去了。
夏和七夕走后,二娘心里想,该来的总算来了,他今天总算去了烟村,看来他以前确实和烟村有着很深的渊源,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自己这五年来的猜测。唉,也不知道他这一生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追债的。他七娘从娘家回来也有几天了,也没见过来。有些事儿虽然没明说,可她也是那种心里藏不住事情的人,她的眼神可以告诉你一切的。她这次娘家回来没有急于过来,说明她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或许在这几天她会过来对自己说的。在一起相处几十年了,对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她喜欢对任何事情品头论足,而自己则对任何事情则喜欢细细的琢磨,这就是她们两人的不同之处。所以这么多年了,她对自己还是一知半解。唉,也不知她这次回去证实了没有。
……
七娘回来后,思索了好几天,也不知该如何向二嫂开口,有好几次她都想去二嫂家串门,探探二嫂的口风,可又怕二嫂多心。这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来到二嫂的门前,希望能像上次那样,碰见七夕。可她在门前转悠了半天,没一个人出来。正想返回去,忽然听见有人叫道:“七老夫人,你来了怎么不进去呢?”
七娘转过身来一看,是小谢管家,就笑着说道:“哦,是小谢管家呀,吓我一跳,你干吗去呀?”
小谢管家站在七娘面前,笑着回答道:“我在村口就看见有人在门口转悠,就是没看清是谁,走近了才看见是七老夫人,我这大嗓门吓着你了?哈哈……七老夫人,你有事呀?那就请进去坐坐,我家老夫人及几位少奶奶都在呢。”
七娘没办法,给燕儿小声说了几句话,燕儿跑开了,她就随了管家一同进去了。
“二嫂,你在干吗?我来了。”七娘说着就笑呵呵的打起门帘进去了。
二娘听见七娘来了,忙站起来迎到门口,笑着说道:“快进来。你来就来吧,站在院子里喊什么,怕人不知道你的大嗓门?哈哈,吃过了?”
七娘自找椅子坐下,说道:“二嫂,你整年整月的待在家里,不闷得慌吗?”
二娘坐在七娘的对面,说道:“像我这种半壁之人,除了待在家里,还能去哪里呀,不像你能到处逛逛。”
七娘笑着说:“看你说的啥话呀,你现在子孙满堂,日子又过得红红火火的,还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呢?这方圆百里,像你家这样的能有几家,你还想要怎样。人生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你也别太贪心了。”
二娘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还是待在家里的好。春长年不在家,夏到现在还不着调,三个媳妇又不理家事,几个孙子都还小,事事都要我去操心哩。你想,我还能去哪里呀?”停了一下又问道:“他七娘,你这次回家去可有什么新鲜事儿?说来听听。”
七娘想了一下说道:“还不瞒你说呢,我这次还真的听到了一个奇闻。”说着看了二娘一眼,见二娘脸上没什么表情,就趁此说了出来。“二嫂,你听说过投胎转世的事儿吗?”
二娘未知可否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七娘又接着说道:“听村里人说,有一个死了四十多年的人,现在又转世为人了。他不但记得前世的家人和朋友,还记得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你说这奇怪不奇怪?”
二娘略显惊讶的说道:“有这等事儿,你快说说,是怎么回事儿?”
七娘笑着说道:“也没什么,就是他小时候的朋友想见见他,想证实一下这事儿是真是假。”
“哦,是这样啊,那见了吗?”二娘应着。
七娘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据说那转世之人还小,现在还不能出远门哩。”
二娘哈哈大笑起来,“这有什么难的嘛,转世之人还小,那朋友总大了吧?他既然那么心切,为什么不上门找呢?这怕是无稽之谈吧。”
七娘见二娘不大相信,就想换个话题,说道:“听说是真的呢,可谁知道?我也懒得打听。二嫂,你这几天气色不错呀,我从娘家回来时带了些葡萄和核桃,一会燕儿就给你送过来尝尝鲜。”
二娘看着七娘,说道:“他七娘,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了,你是了解我的,我喜欢直来直去的。你今天有事儿,怎么就不能明说呢?何必这样兜圈子。我们俩还忌讳什么呀。”
七娘一下子涨红了脸,迟疑了半天,才说道:“二嫂,不是我不直接说,只是这件事儿我不知从何说起,如果我说出来,怕你不相信,反而说我多事呢。”
二娘伸了一下腰,说道:“你要我相信,那你就直说,何必吞吞吐吐的?”
七娘愣了一下,说道:“二嫂,是这样的。”七娘说着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二娘跟前,贴着二娘坐下来,小声的把七夕从出生到现在,自己所经历的事儿从头至尾,毫无保留的都说了出来。还特地的说了前几天七夕和自己说的他以前的那些事儿,而且这次回娘家也和大哥证实了七夕所说不假。
二娘听了七娘的话,好像一点儿都不惊讶似的,若无其事地问道:“是这样啊,你是怎样想的,他大舅是怎样说的?”
七娘说道:“我大哥他相信,他想见见七夕,当时我没答应,我怕你不许七夕出远门。”
二娘笑了一下,说道:“不瞒你说,前两天夏带着七夕已经去过烟村了。那天吃过早饭,七夕闹着要让他二叔带他去那边集市上玩。我就知道这中间有什么蹊跷,只是觉得有夏跟着,不会出什么事,就应允了。谁知道夏回来一脸的不高兴,七夕倒显得挺乐呵的。我还没来得及问夏出了什么事,他就已经吃过饭和小武出门了,还要过几天才能回来。”
七娘惊讶的问道:“那七夕没说什么吗?”
二娘摇摇头说道:“我没问。他七娘,我情愿相信没有这档子事儿,也不要弄得满城风雨的。你想想,如果让大家伙儿知道我有这么一个孙子,那以后还有宁日吗?他七娘,你也是知道的,我是一个喜静不喜动的人,我只求他平平安安的长大,至于那件事儿,等夏回来我问过了再说,你也不要心急,该去的总有一天要去的,谁也拦不住。如果确有其事,就让夏带七夕去见他大舅吧。”
七娘见二娘默认了此事,就忙说道:“二嫂,你放心好了,我已经叮咛我大哥了,让他对任何人都不能提及此事,就连家人也不能说,就让这件事儿慢慢的过去吧。二嫂,我虽然和七夕说过几次话,可我觉得他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
二娘笑了笑,说道:“他七娘,你也不要想得太多,也许这事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七娘和二娘搁下此事,又坐下闲聊了一会儿。见燕儿已经把葡萄和核桃送过来了,就起身告辞出来了。
七娘走后,二娘想了一会儿,就走到门口喊云儿:“云儿,你去看看七夕在哪,给我找来。”
不大一会儿,云儿进来说:“回老夫人,大少奶奶说孙少爷睡了,他今天好像不舒服,早饭只吃了几口就上炕睡了,到现在还没醒呢,大少奶奶今天也好像哪里不舒服,脸红红的。老夫人,要不要请个先生来看看。”
二娘听了,忙嚷叫着要过去看。
云儿扶着二娘来到左跨院阁楼上,还没进门,就叫道:“你们娘儿俩怎么了?早饭前都好好的,怎么一会儿的工夫就不合适了?”说着掀起门帘进去了。
梅和儿子正睡着,听见二娘上来了,忙起身下了炕说道:“母亲,你怎么上来了,有事儿你就让我下去呀?这一上一下的多不方便。”
二娘说道:“听云儿说,你们母子身体不舒服,我上来看看。”
梅边拢头发边说道:“母亲,没什么事儿。这孩子昨晚不知道为什么,做了一夜的梦,一直说胡话,弄得我也一宿没睡,今天总觉得头昏昏沉沉的。”
二娘“哦”了一声说道:“我看看七夕。”二娘说着坐到炕上,在七夕的额头上摸了一下,看见七夕的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觉得没什么毛病,就给梅安顿了几句,和云儿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