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

三十五

过了三天,夏回来了。二娘让夏把那天和七夕一同去烟村的事儿仔细地说了一遍。末了夏说了一句话:“妈妈,你也许想不到,七夕在家里,多半是一个人坐着玩。可那个老妇人对他又说又笑的,我远远地看着,他虽然没说话,可他一直在笑,好像很熟悉哩。”

二娘想了一下,说道:“夏,过几天你带着七夕,再去一趟烟村,你七娘也去。”

夏纳闷的问道:“为什么要去?”

二娘就把七娘所说的事儿,给儿子大概地说了一遍。

夏听完母亲的叙述,惊讶的张大了嘴,半天也合不拢。“这不可能吧,妈妈。你别听瞎说,世上哪有这等事儿?你们这些人净是闲地慌,没事也要说出个事来。一个小孩子能知道什么呀,我不信。”

二娘叹了一口气,又说道:“我也想这事儿是瞎编的,可它真的是发生在咱们家里呀。事到如今,我们只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确有其事,就让它悄悄的过去吧,我让你亲自带他去,就是为了让此事少一个人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说呢?”

夏点了点头:“好,我带他去。”

……

到了九月,天气慢慢的凉了下来。这天吃过早饭后,二娘就吩咐瓶儿把七夕带过来,并叫二少爷也过来。不一会儿,夏和七夕一前一后的进来了。

二娘把七夕拉到跟前,说道:“七夕,今天你随你二叔去一趟烟村。”

七夕愣了一下,偏着头问道:“去烟村?为什么要去?”

二娘看着七夕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只是你苏家大舅爷今天贺寿,你七奶奶也去,你们就搭伴去吧。”

七夕用狡黠的眼光看着二娘,说道:“今天?嗯,行。”

夏走过来敲了一下七夕的头,对二娘说道:“妈妈,你看你这孙子,他还不相信你说的话呢。”又弯下腰对七夕说道:“小祖宗,你给我听好了,去了可不许乱跑。今天人多,小心跑丢了,我可不找你。”

七夕抱住夏的腿,笑着说道:“二叔,那我不去了。”

二娘和夏都愣了一下。

夏故作生气的样子,说道:“上次我不想去,你缠着我让我带你去。今天我想去了,你又不去了,那不行,你今天一定要去。”

正在这时,燕儿进来了:“二老夫人,我家老夫人今天有个急事,怕去不成了。”

二娘“哦”了一声,说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夏忙接过话茬儿,说道:“好了,燕儿,我们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燕儿走了,夏笑着对七夕说:“好了,你真的不用去了,去玩吧。”

七夕走出去了,夏坐在二娘面前说道:“妈妈,我早饭前看见有一匹快马直奔七娘家,说不定真有什么事呢。”

二娘想了一会儿,说道:“你知道你苏家大舅的家吗?”

夏摇摇头说道:“不知道。不过不要紧,我去了也可以打听嘛,人是活的又不是死的,这个你不用担心。”

二娘看着坐在屋门口玩的七夕,停了一下说道:“夏,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你七娘有事在身,不如你直接带着七夕去吧。”

七夕听见奶奶说让二叔带着自己去,就跑来抱着二娘的腿,撒娇的说道:“奶奶,今天就别去了,以后和她一起去吧?”

夏也附和着说道:“就是,既然和七娘约好了,就等七娘把事情安排好了,一起去吧。再说了,也不急于这几天呀,我们如果先去了,七娘会多心的。”

二娘把七夕抱起来,说道:“那也行。”又自言自语地叹道:“唉,我老了,心里也藏不住事儿了,这几年就怕出个什么事情,可到头来还是出了。”

夏安慰的说道:“妈妈,你不要烦心,该发生的事儿,总会要发生的,想躲也躲不了,我们还不如坦然面对。”

这时,梅过来了,问道:“母亲,家里要来客人吗?”

二娘说:“没有啊,怎么了?”

梅看了一下七夕说:“也没什么,看着瓶儿拉着七夕走了,我还以为家里来客人了。既然没什么,那我回去了。”梅说完转过身子就走了。

二娘看着出去的梅,就对儿子说道:“夏,你嫂子胆小怕说话,自从紫烟走了之后,她的话更少了。这件事儿最好别让她知道,如果再出点什么事,我怕她承受不了。”二娘说完也看了七夕一眼。

夏坐在椅子上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这几年来,我们家的事是一个接一个,为了这个孩子,我嫂子更是担惊受怕。”他说着用手指了指七夕。

“二嫂,我来了,你没骂我吧?今天差点儿去不了了。吃过早饭我正收拾着准备过来,谁知烟村过来人了,耽误了一会儿。夏,准备好了吗?我们这就走。”七娘一边笑着一边说道。

二娘也笑着说:“我就说嘛,他七娘是个爽快人,昨天说得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变卦了呢,呵呵。那就快走吧,时候也不早了。”

说着,七娘和燕儿出门上了车,夏带着七夕骑上马一块儿走了。

二娘送走夏和七夕,站在大门口的台阶上,望着他们叔侄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

……

也许是已经去过一次了吧,夏还没觉得走多远就到了烟村,进村后不远就到了苏家大舅的大门前。车马刚停下来,大门里面就出来一群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身高七尺,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他就是七娘的大哥,苏家大舅。他边走边笑呵呵的说道:“夏,你可是第一次来我家呀,这是你大侄子吧?来,我抱你下来。”苏家大舅说着就伸手抱起了七夕,七夕双眼紧紧的看着苏家大舅。苏家大舅好像也没在意七夕的眼光,他把七夕抱在怀里,笑着说道:“这孩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天庭饱满,一脸福相啊。”

七娘在燕儿的搀扶下从车上下来,笑着说道:“大哥,你说对了,他可不是一般的聪明哩。先进屋吧,夏初次来烟村,不能让他站在门口呀。哈哈。”回到正屋坐定了,由几个丫头分别递上了茶水,大家互相致着问候,说长道短,东拉西扯的闲聊着。

趁这会儿工夫,七娘拉着七夕来到院子里,把前几天她和大哥说的话给七夕说了一遍。七夕听完后,拉扯着七娘的胳膊笑着说道:“我没说谎吧,嘻嘻。”

七娘笑着说道:“好了,我也不多说什么了。我现在就叫我大哥出来,你如果想知道什么,就和他说吧。”

七夕点了点头。

七娘走过去站在门口,招手叫大哥出来。

苏家大舅从屋里走出来,看见七夕,他们一大一小两个人对望了一会儿,便拉着七夕出了大门,朝田野里的路径上走去。

他们刚走出大门,夏就跟了出来,站在大门外远远地看着。只见他们两个在不远处,来来回回的徘徊着。开始是七夕不停地在说,苏家大舅不停地点着头。后来是苏家大舅不停的说,七夕不停的点着头,还不时的在抹眼泪。最后,只见七夕跪在苏家大舅的面前,连连磕了三个头。苏家大舅也跪在了七夕面前扶七夕起来,两个人,老的跪着,小的站着,也不知他们在说什么。

夏心里很着急,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可又不好意思近前。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苏家大舅抱着七夕来到上次他去的那家四合院门前。先是苏家大舅走了进去,他待了大概有一顿饭的功夫才出来,附下身子给七夕说了些什么,七夕就“噔噔噔”的跑了进去。这时,苏家大舅坐在门前的石台阶上拿出了汗烟袋抽了起来……

……

夏在大门外走来走去的,七娘看见了就过来说道:“夏,进去坐吧,不要担心七夕,他没事的。你苏家舅舅带着呢,事情完了就会回来的。你出来好长时间了,总不能一直站在门口吧,快进去,别让那些小辈们笑话。”

夏拉着七娘坐在门口的树墩上,手指着七夕上次去过的那个四合院问道:“七娘,那四合院住的是哪户人家,为什么苏家舅舅让七夕一个人进去呢?”

七娘顺着夏手指的方向望去,看见大哥正坐门外抽烟。“哦,那是你苏家舅舅的好朋友莫逸轩的家,莫逸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过世了。”

夏纳闷的问道:“莫逸轩家和七夕有什么关系?苏家舅舅为什么要他独自进去?”

七娘惊奇的问道:“你走之前,你妈没告诉你呀?”

夏奇怪地说:“我走时我妈什么也没说呀。七娘,你说吧,那个莫家和七夕是不是有什么牵扯?”

七娘想了一下说道:“夏,这件事情很是奇怪,只怕说出来你不相信。或许莫逸轩就是七夕的前世。”

夏听了七娘的话,并没有七娘想象的那样惊讶,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小声说道:“哦,是这样啊,这没什么,他应该去。七娘,我们进去吧。”说完就独自进去了。

夏冷静的表情和不慌不忙的态度,使七娘吃了一惊。她没有想到夏会和二娘一样,遇事儿都那样沉得住气。唉,也许是自己多虑了,倒是人家母子想的开些。

吃过晌午饭,夏又来到大门外,可苏家舅舅已不在那里了。他转身向四周望了望,也不见他的踪影,就慢慢的走到了那个四合院门前,近距离的观察了一下这个地方:大门开着,院子里也没人走动,只是隐隐约约的能听到哭泣声和说话声,好像是从最里面的房子传出来的。他从门口望进去,院落不是特别大,比自己家要小些,但房舍似乎比自己家的还多。西、北、东各有大小不等的十几间房,是个标准的四合院。院子中间用花砖砌成了一个花园,栽有杏树、梨树、葡萄和各种花草。房门前都用清一色的砖头铺出了丈宽的道路。虽说现在是秋天了,可院子打扫得很干净,不见一片落叶。记得那天还见有小孩子出入,今天只能偶尔听见有说话的声音,不见一个小孩子。

夏觉得奇怪,走进去站在花园边上左右看了一下,刚想抬脚再向前走,里面传来了几声咳嗽声,可能是主人在暗示吧,又忙退了出去。他站在大门外向远处看去,四野尽收眼底,于是顺着墙左右走了走,才觉得这莫家比庄里任何一家地形都高。莫家和苏家的距离不远,苏家人在门前干什么,在这里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夏觉得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就站定在门前的槐树下,仔细的观察着这里的一切。仅就门前的这十多棵槐树而言,看样子年代也很久远了。他边想边转悠,等到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天时,天已经快黑了,远处的地里已经是模模糊糊了。他又回到了门口,看见里面黑黑的,院子里还是没有人走动。

这时,只听见身后有人在悄悄说话。夏猛的转过头去,看见树下站着三四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有一个胖点的上前问道:“你找谁?我看你在这里转悠了半天了,有什么事吗?”

夏不好意思的指着前面的苏家说道:“我是前边苏家来的客人,饭后随便走走。”说完觉得那几个小伙子好像有点不相信,又用手指着烟村对面的方向说道:“我是随七娘来的,住在你们对面的那个村子。”

“哦,你是姑婆家的人吗?”一个年龄小的问道。

夏忙点头说道:“对,我叫王梓夏,是你姑婆的侄子。”

“你就是王梓夏?”那几个人都惊讶的问道。

夏点点头,笑着说道:“对,我就是王梓夏。你们知道我?是不是七娘给你们说过?”

那个胖点的笑着说:“不是我姑奶婆说的,是我听人讲的,其实我们早闻你的大名了,只是无缘相见,想不到今天竟能在此见到。哈哈,果然是像人们说得那样,一表人才呀。”

夏觉得他们有意在挖苦自己,但又不好生气,只好装糊涂的问道:“人们在传我?怎么回事呀。”

那个胖点的又笑着说:“你不知道?你一次娶了两朵姐妹花,大家都说道呢,哈哈。”

另一个小眼睛的小伙子说道:“你也许没觉得,可是在一次娶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妻子,让我们都羡慕死了。”

夏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那事呀,我还以为是什么呢。那是因为年轻气盛,如果换是现在,我绝对不会的,很累人的,呵呵。”

“你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是羡煞旁人了。”那个小个儿的笑着说道。

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夏偶尔也问一二句关于莫家的事儿,他们都很热心的回答。从他们的口中,夏得知道莫逸轩兄弟姐妹五人,有两个兄长,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两个兄长在他死后十年,突然全家搬走了,没人知道去向。有些人说是因为他们两家宅院一直闹鬼,害怕才搬走的;有些人则说他们是兄弟俩联手侵吞了老三的家产,害怕老三的孩子大了报复他们,所以就早早的逃走了;还有些人说是莫家老三生前的挚友,为替兄弟拿回家产,总去他们两家逼要。兄弟两人的家人哭闹,没办法,在他们交出家产后就神秘的失踪了……可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们是害怕闹鬼才搬走的,因为有几个人看见他们半夜在往外运东西。

夏指着黑黑的院落问道:“为什么这么大一个院子,半天不见一个人走动呢?”

那个小眼睛的笑着说道:“这个呀,我早饭后看见莫家老二领着家人出门了,只留下老太太一个了。你问这个干吗?”

夏笑着说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这么一个大院子,不见一个人,还把大门大开着。不瞒你们说,我还进去看了看,里面收拾得挺干净的,呵呵。”

那个小个子说:“这家的大儿子常年不在家,在山外做生意,我们也很少见。家里由老二照料,家务事都是儿、孙媳妇们做,家里的地也不是很多,就只雇了有几个伙计,没有丫头。老二虽不会说话,可能听见。他家的人缘好,老一辈的人说,他们兄弟俩很像他们的父亲,并且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和聪明。虽说是独门独户的,可没一个人欺负他们,反而在农忙时哪家有闲劳力,都乐意给他们帮忙。”

“夏,你在哪里?”远处传来七娘的声音。

夏双手抱拳说道:“二位,七老夫人叫我了,我就先告辞了。明天也许还不走,如果有时间,再在一起聊。我这个人很喜欢交朋友,如果你们不嫌弃,我们就算是朋友了。”几个人都齐声说好。

七娘看见夏和几个年轻人站在莫家的大门前说话,觉得奇怪,就说:“夏,你怎么在这里?”

“七娘,有事啊?”夏笑容满面的说。

那几个年轻人忙向七娘问安,七娘点了点头。

夏走过去和他们几个年轻人又说了几句话,就拉着七娘的胳膊走了。

七娘笑着说道:“夏,你们兄弟俩的性格差距太大了。你哥呢,遇事儿都是装在心里,自己琢磨;你倒好,走到哪里都有熟人,嘻嘻哈哈的,这样多好。”

“七娘,你不知道,小时候我妈见我孤单,就给我找了小武作伴。可他比我还能玩,领着我到处的疯,这不,我就成了今天这样子了。”

两人说着话就向家走去。夏问道:“七娘,苏家舅舅把七夕带进莫家,到现在也没出来。我见门开着,还进去看了一下,院子里好像没有人?”

七娘愣了一下,说道:“是吗?这个事儿你别担心,七夕有你苏家舅舅看着呢,不会发生什么事情的。”

“姑姑,这么晚了,你还在外面做什么?这是谁呀,我好像没见过?”七娘和夏只顾低头走路说话,没注意身边突然站了几个人,吓了他俩一跳。

“哦,是言儿,你怎么这时候才回来呀?快回去,你娘在等你呢。这是王家我的一个侄子。”七娘抬起头忙说道。

“姑姑,我本来早就回来了,只是路上有些事给耽搁了。这个孩子长得挺气派的。”

夏看了一眼七娘说道:“七娘,我该怎样称呼呢?我叫王梓夏,是王家长房的二孙子。”

七娘忙指着莫言对夏说道:“他叫莫言,是你苏家舅舅结拜兄弟莫逸轩的长子,你就叫他莫大哥。”

莫言笑了,拍着夏的肩膀说道:“不错,你就是传得沸佛扬扬的人。小兄弟,你现在可是远近有名的人物了,呵呵。”

七娘拦住话茬说道:“别说这么多了。言儿,快回去,你妈一定等急了,你俩有什么话,改天再说吧,快回去。”

莫言说道:“好,我这就回去。小兄弟,我们改天再好好聊,我今天还有点事儿,告辞了。”说着双手抱拳表示歉意。

夏也双手抱拳说道:“莫大哥,你忙你的事儿吧,以后有的是时间。”夏说完扶着七娘走了。

莫言看着他们的背影,笑着对那几个年轻人说道:“你们天天嚷叫着要见王梓夏,刚才那个年轻人就是王梓夏,你们看清楚了吗?他果然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不愧是男人中的精品。我也很羡慕他呀。”

“掌柜的,你也羡慕他呀”。有一个浓眉大眼的伙计笑着问道。

“你怎么说话的,我怎么就不能羡慕他,我虽说老了,可我还是个男人呀,你们这些小兔崽子,每天都想些什么呀,快走了,都到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