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轴的测量方法及意义

六、心电轴的测量方法及意义

平均心电轴及心脏转位: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轴向量,即称为平均心电轴,包括P、QRS、T平均电轴。其中代表心室除极的额面的QRS平均电轴在心电图诊断中更为重要,因而通常所说的平均电轴就是指额面QRS平均电轴而言,它与心电图Ⅰ导联正侧段所构成的角度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一)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1.目测法 一般通过观察Ⅰ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可以大致估计心电轴的偏移情况(图1-39)。如Ⅰ和Ⅲ导联的主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上,Ⅲ导联的主波向下,为电轴左偏;R=S,电轴-30°;S明显>R,则电轴重度左偏;如Ⅰ导联的主波向下,Ⅲ导联的主波向上,则为电轴右偏;Ⅰ=1/2Ⅲ电轴=+120°,Ⅰ<1/2Ⅲ电轴<+120°,Ⅰ>1/2Ⅲ电轴>+120°,Ⅰ=Ⅲ电轴=+150°。

目测法口诀:Ⅰ上Ⅲ下为左偏,两个向上为不偏;Ⅰ下Ⅲ上为右偏,两个向下为重度右偏。

这是一种定性测量方法,实用、省事、省时,一目了然。

2.振幅法 先测出Ⅰ导联QRS波群的振幅,R为正,Q与S为负,算出QRS振幅的代数和,再以同样的方法算出Ⅲ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Ⅰ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Ⅰ导联轴上,做一垂线;将Ⅲ导联QRS振幅数值画在Ⅲ导联轴上,也做一垂线,两垂线相交于A点,将电偶中心O点与A点相连,

图1-39 心电轴简单目测法

OA即为所求的心电轴(图1-40)。这是一种定量测量法,比较准确,但费时、费事,一般临床上不用此法测量。

图1-40 电轴测定

注:依据Ⅰ、Ⅱ、Ⅲ测定平均额面心电轴的方法

3.查表法 为了准确测定心电轴,可以根据振幅法计算出来的Ⅰ、Ⅲ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直接查表求得。此法简便、省时、准确,常用。见附录C。

(二)临床意义

心电轴在0°~+90°之间,表示电轴不偏。正常心电轴平均约为+60°。自+30°~-90°为电轴左偏,+30°~-30°属电轴轻度左偏,常见于正常的横位心脏(肥胖、腹水、妊娠等)、左室肥大和左前分支阻滞等。+90°~+110°属轻度电轴右偏,常见于正常的垂直位心脏和右室肥大等;超过+110°的电轴右偏,多见于严重右室肥大和左后分支阻滞等(图1-41)。

图141 心电轴的正常范围及异常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