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房室传导阻滞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一度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偶可见于正常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更多见于风湿性心肌炎、冠心病、白喉、房间隔缺损、缺氧及洋地黄、奎尼丁、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作用。二度Ⅱ型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也可以是先天性或原发性传导系统退行性变。
一般说来,一度和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程度较轻,而二度Ⅱ型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则程度较重,往往须安置起搏器。发生于一些急性和可逆情况下的房室传导阻滞,如洋地黄中毒、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风湿热、急性感染、电解质紊乱、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等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往往是暂时性的,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消退或去除后便逐渐自行恢复正常。但冠心病、原发性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其他一些慢性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常常是不可逆的或永久性的,此类病人往往有症状、有猝死的危险,因而往往需要人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