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实例分析

第五章 心电图实例分析

例1 女,7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图5-1)。

图5-1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2s,QRS时限0.16s,心率52/min。Ⅰ、Ⅱ、Ⅲ、aVF、V4~V6导联的P波增宽达0.14s。双峰切迹明显,双峰间距0.08s。V1、V2呈rsR′型,V5、V6呈qRs型,RV5+SV1=4.4mV。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左心房肥大;

3.左心室高电压;

4.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例2 男,2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分离术后2年(图5-2)。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22s,QRS时限0.08s。Ⅰ、Ⅱ、Ⅲ、aVF、V3~V6导联P波宽伴切迹达0.12s。切迹间距≥0.04s。QRS电轴右偏达+90°。V3R呈R型,V1呈Rs型;V2、V3呈RS型;V5、V6呈Rs型。V3R>V1>V2,R/S>1。与左心室相比,右心室腔小、壁薄,要抵消左心室的电势才能表现出右心室肥大的特征,所以右胸导联QRS波形态的变化要比电压增高更敏感,尤其是V3R>V1>V2,R/S>1。

图5-2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左心房肥大;

3.右心室肥大。

例3 女,11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图5-3)。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4s,QRS时限0.10s。QRS电轴左偏-30°。RaVL=2.2mV,V1导联QRS波呈rsR′型;V2、V3呈RS型;V4~V6呈qRs型;RV1十SV5=2.7mV,RV5=7.4mV。图53中V1导联R/S>l,V2、V3为过渡区,V5、V6导联R波电压显著增大,胸导联分别显示左、右心室肥大。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左、右心室肥大。

例4 女,74岁,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图5-4)。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4s,QRS时限0.10s,电轴左偏-65°。QRS波在V1导联呈rS型,在V2~V6呈QS型,在V7呈rS型。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5mV。T波在V1~V4导联直立,在V5~V7导联倒置。Ⅱ、Ⅲ、aVF呈rS型,S>S,Ⅰ、aVL呈qR型,RaVL>R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图5-3

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例5 女,58岁,冠心病,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室壁瘤(图55)。

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PR间期0.14s,QRS时限0.10s。V1~V5导联QRS波呈QS型,V6呈qrs型,q>r/4,q波宽0.04s。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5~0.6mV。V1~V6导联T波直立。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图5-4

图5-5

例6 女,72岁,冠心病,急性左室下壁、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1996年2月21日17∶00病人突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室性心律失常(图5-6)。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房率115/min,规则,P波均未下传。QRS波呈室上型,R-R缓慢相等,心室率40/min,QRS时限0.16s。Ⅱ、Ⅲ、aVF、V3R、V4R、V7~V9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5~0.9mV。Ⅱ、Ⅲ、aVF导联QRS波呈QS型,V3R、V4R呈rS型,V6、V7呈qRs型,V8、V9呈Qr型,Q>1/4r,Q>0.04s。V1呈rsR′型,各导联QRS波终末部增宽。血清心肌酶显著升高。

图5-6

心电图诊断:

1.急性左心室下壁、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例7 女,77岁,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图5-7)。

图5-7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6s,QRS时限0.10s。Ⅱ、aVF导联呈Qrs型,Ⅲ导联呈QS型,V1~V3呈rS型,r波递减,V4呈QS型,V5呈QR型,V6呈qR型。

肢导联Ⅰ+Ⅱ+Ⅲ<1.5mV,V5、V6导联T波倒置。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陈旧性下壁、前壁、侧壁心肌梗死;

3.肢导联低电压。

例8 女,52岁,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证实),心电图如图5-8。

图5-8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6s,QRS时限0.14s。Ⅰ、aVL导联呈qR型,RaVL>R;Ⅱ、Ⅲ、aVF导联呈rS型,S>S。V1呈rSR′型。V3导联R+S=6.6mV,RV5+SV1=5.5mV。Ⅰ、V3~V6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2~0.4mV。Ⅰ、aVL、V1~V6导联T波倒置。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左心室高电压;

5.心肌损害。

例9 女,38岁,病毒性心肌炎(图5-9)。

图5-9

心电图特征:第1条为Ⅱ导联。可见P-P间距逐渐缩短,直至出现一次最长的P-P间距,以后又重复出现上述规律,P波形态不变,P-R间期固定,最长的PP间距小于两个最短的P-P间距之和,大于其他任何P-P间距。第4个QRS波为房室交界性逸搏。

第2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如梯形图所示,P-P间距由1.24s逐渐缩短至1.10s,最后出现长间歇1.74s,P-P增量逐步减小从0.22s到0.08s,是典型的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成4∶3传导。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3.房室交界性逸搏。

例10 男,56岁,冠心病(图5-10)。

心电图特征:第1、2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短P-P规则,P-P间距0.98s,长P-P间距2.94s,为短P-P的3倍,其间连续两个窦性激动不能下传心房,符合高度窦房传导阻滞。长间歇中见房室交界性逸搏。

图5-10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3.房室交界性逸搏。

例11 男,72岁,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图5-11)。

图5-11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P波有两种形态,第1、2、5~8个P波直立略高,P-P间距0.82s。第3、4、9个P波直立低平,P-P间距1.14s。按梯形图所示,P2~P5间距3.28s,是短P-P间距0.82的4倍,显示高度窦房传导阻滞伴房性逸搏。

V1导联,长P-P间距6.48s,是短P-P间距0.81s的8倍。第3个QRS波轻度畸形,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4s,为室性融合波,第4~6个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为室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3.房性逸搏;

4.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5.室性融合波。

例12 女,38岁,心律失常(图5-12)。

图5-12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第1、2个P波为窦性激动,第3、5、7、9个异位P波提早出现,与其前窦性激动形成二联律。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QRS波呈室上型。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例13 女,36岁,心律失常(图5-13)。

图5-13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第1、2个P波为窦性激动,第3、6、9个P波提早出现,与窦性激动形成三联律。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QRS波呈室上型,代偿不完全。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例14 女,48岁,心律失常(图5-14)。

图5-14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第1、3~5、7~9个P波为窦性激动,第2、6、10个异位P波提早出现,与窦性激动形成四联律,期前收缩的P′-R间期>0.12s,QRS波呈室上型,代偿不完全。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期前收缩四联律。

例15 女,87岁,冠心病,高血压(图5-15)。

图5-15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等电位线消失,心房率300/min,F波以2∶1下传心室,QRS呈室上型,显示心房扑动呈2∶1传导。

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

例16 男,66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图5-16)。

心电图特征:Ⅱ、V1导联P波消失,心房颤动波(f波)不明显,R-R间距绝对不等,心室率170/min。V1导联倒数第3个QRS波畸形,其前有长R-R间歇,呈长-短周期,属于室内差异传导。图5-16中示快速心房颤动,因心室率较

图5-16

快,无法辨认f波,R-R间期绝对不等是主要特征。

心电图诊断:快速心房颤动偶伴室内差异传导。

例17 女,63岁,冠心病(图5-17)。

图5-17

心电图特征:V3导联,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f波,心房率375/min,R-R间距缓慢相等,QRS波时限0.10s,心室率40/min,显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例18 男,28岁,病毒性心肌炎(图5-18)。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第1、3、5、7、9、11个QRS波为窦性激动,第2、4、6、8、10个激动提早出现与窦性激动形成二联律。提早的P′波倒置,其后QRS波呈室上型,P′-R间期≤0.12s。aVR导联提早的P′波直立,与Ⅱ导联倒置的P′相对应,P-R间期≤0.12s。图中显示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

图5-18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

例19 女,31岁,病毒性心肌炎(图5-19)。

图5-19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上条第1、2个QRS波为窦性激动,第3个QRS波提早出现,其前有倒置的P′波,P′-R间期0.10s,QRS呈室上型,其后连续3个交界性逸搏,形态与期前收缩相同,心室率62/min,第6个房室交界性逸搏逆传心房与窦性P波融合。

Ⅱ导联下条第2、7个QRS波为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QRS波畸形,其联律间距分别为0.22s、0.24s,较上条期前收缩0.28s为短,所以QRS波畸形,属室内差异传导。第3个激动为房室交界性逸搏及房性融合波。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部分伴室内差异传导;

3.房室交界性逸搏及短阵逸搏心律;

4.房性融合波。

例20 女,56岁,心悸待查(图5-20)。

图5-20

心电图特征:Ⅱ、aVR、V1导联显示心动过速,P波不明显,QRS波呈室上型,QRS时限0.06s,R-R间距相等,心室率87/min,因无法辨认出异位P波,V1导联的T波下降支有一切迹,不能断定是P′波还是T波切迹,只能根据QRS波呈室上型来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例21 女,45岁,心悸待查(图5-21)。

心电图特征:第1、2条示心动过速,Ⅱ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4s,QRS波呈室上型,R-R间距相等,心室率115/min。根据心动过速频率及QRS波形态考虑是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第3、4条,静脉注射毛花苷C(西地兰)后恢复窦性心律,Ⅱ导联P波直立,P-R间期0.18s,QRS波呈室上型,心室率93/min。

图5-21

心电图诊断: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毛花苷C(西地兰)静脉注射后恢复窦性心律。

例22 男,64岁,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图5-22)。

图5-22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窦性P波缓慢发出,平均心房率37/min,第2、5、8个QRS波提早出现,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4s,是心室夺获。第3、6个QRS波群的T波上升支有窦性P波未下传。V1导联窦性P波缓慢发出,P-P间距0.22s。第1、3、4、6、7个QRS波延迟出现,是房室交界性逸搏。第2、5、8个QRS波是夺获。本图关键是找出窦性P波并确定窦性节律,不要将窦性P波误认为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诊断:

1.显著窦性心动过缓;2.房室交界性逸搏;

3.心室夺获。

例23 男,34岁,病毒性心肌炎(图5-23)。

图5-23

心电图特征:第1条,窦性心律,第2、5、8、11个QRS波提早出现,QRS时限0.12s,其前无相关P,其中第2、8个室性期前收缩呈插入型,第5、11个有完全代偿间歇。第2条,窦性心律,第2、5、7、10、12、15个为室性期前收缩。第3、8、13个QRS波增宽畸形,其前有窦性P波,P-R间期0.16s,固定,这是室性期前收缩致使其后窦性激动伴室内差异传导。图中凡是含有室性期前收缩的窦性P-P间距短(0.62s),不含有室性期前收缩的窦性P-P间距长(0.70s),这种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属于室性期前收缩对窦性P波频率的钩拢现象。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钩拢现象);

3.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插入型,致使其后窦性激动伴室内差异传导。

例24 女,26岁,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图5-24)。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第5个畸形QRS波为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型,反映期前收缩起源于右心室。第3个QRS波形态正常,仔细看QRS波提前0.04s,其前有相关窦性P波,是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正常”,但不是室性融合波,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不等。

图5-24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正常化”。

例25 男,67岁,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图5-25)。

图5-25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较多提早出现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畸形QRS波形态可分为两大类:Ⅱ导联第2、5、8、12及V1导联第2、5、8、10、13个QRS波联律间距0.44s;Ⅱ导联第4、10及V1导联第4、12个QRS波联律间距0.54s,上述两组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始、主波方向及联律间距在各自导联中相同,反映室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室两个部位,Ⅱ、V1导联第4、5个及V1导联第12、13个QRS波系室性期前收缩成对。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源室性期前收缩部分成对。

例26 男,77岁,冠心病(图5-26)。

图5-26

心电图特征:显示Ⅱ、Ⅲ导联,窦性心律,提早出现畸形QRS波成对出现,其前无相关P波。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

例27 女,31岁,每次月经来潮时出现心律不齐(图5-27)。

心电图特征:Ⅱa导联第1、5、9、14个QRS波为窦性激动。第2~4、6~8、10~13个QRS波提早出现连续3次及以上,为短阵室速,呈反复发作。Ⅱb导联连续纪录。第1、2、5、6、10个QRS波为窦性激动,第3、4个QRS波为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第7~9个QRS波提早出现,连续3次,为短阵室速。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

图5-27

3.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

例28 男,81岁,冠心病,心房颤动(图5-28)。

图5-28

心电图特征:V1导联P波消失,f波不清,R-R间距不等,QRS波呈室上型。第2、5个为室性期前收缩呈三联律,第8个宽大畸形QRS波提早出现,连续11个畸形QRS波,心室率120/min,QRS波形态与其前室性期前收缩一致,形成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

3.室性期前收缩引起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例29 女,21岁,心律失常待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图5-29)。

心电图特征:Ⅰ导联见窦性P波缓慢发出,心房率56/min,QRS增宽分两种类型,一种特别宽大0.16s,如第1、2、4、6、8、10、12、14个QRS波;另一种稍宽0.14s,如第3、5、7、9、11、13个RS波,其前见窦性P波,P-R间期0.14s,心室率110/min,QRS电轴左偏。从梯形图分析,P-P间隔1.08s,窦性频率56/min。RR间隔0.54s,室性频率112/min。凡是P波下传者,QRS宽0.14s,属室性融合波。凡前面无P的QRS波,则宽达0.16s,属于室性异位搏动。Ⅱ、Ⅲ导联,窦性P波缓慢发生,多数QRS波宽大畸形。部分心室夺获(C)及室性融合波(VF)。

图5-29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例30 女,81岁,高血压,冠心病(图5-30)。

图5-30

心电图特征:连续快速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心室率为183/min,其前无P波。

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例31 男,69岁,冠心病(图5-31)。

心电图特征:Ⅱ导联见宽大畸形正弦波,QRS与ST-T分辨不清,心室率214/min,规则,符合心室扑动。

图5-31

心电图诊断:心室扑动。

例32 男,68岁,急性脑梗死(图5-32)。

图5-32

心电图特征:Ⅰ、Ⅱ、Ⅲ导联P波及QRS波均消失,出现大小、快慢均无规律的曲线,此为心室颤动,心室肌仅有散在的电活动而无机械收缩。这是病人临终前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诊断:心室颤动。

例33 女,72岁,冠心病(图5-33)。

图5-33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Ⅱ导联P波增宽伴切迹,P波时限0.12s,V1导联PTF为-0.04mm·s,反映心房内不完全性阻滞,P-R间期0.36~0.38s,其中P-R段0.24s,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P波增宽伴P-R间期延长如何判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有一个简单方法就是把增宽的P波去除增宽部分,余下的P-R间期如>0.20s即为异常。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例34 女,68岁,冠心病(图5-34)。

图5-34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各导联P波均能下传,P-R间期0.34s,固定,QRS波正常。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例35 女,41岁,病毒性心肌炎(图5-35)。

心电图特征:上、下两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心房率93/min,PR间期从0.28s逐次延长到0.42,直至心室脱漏。R-R间期逐次缩短,长R-R小于其前短R-R的2倍,长间歇后第一个P-R间期0.28s,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其常见原因是文氏周期中最后一个P波下传受阻,在房室交界区产生前向性或逆向性隐匿性传导,在房室交界区产生新的不应期,当心室脱漏后第一个P波下传到达房室交界区时,遇到前面隐匿性传导而导致P波下传延缓,表现为P-R间期延长。本图显示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长间歇后第一个P-R间期未恢复正常。第l条P-R间期逐次延长,使P波较多落在前1个T波之中,需仔细辨认。

图5-35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例36 男,69岁,冠心病(图5-36)。

图5-36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房率88/min,心室率44/min,规则,P波以2∶1下传心室,P-R间期0.16s,QRS时限及形态均正常。本图P波以2∶1下传心室,在Ⅱ导联未下传的P波落在前1个T波之中,极易遗漏,V1导联P波清晰可见。持续2∶1房室传导阻滞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中一个独立分型,可能是二度Ⅰ型,也可能是二度Ⅱ型。一般来说,与文氏现象同时存在的,Ⅰ型可能性大;与Ⅱ型3∶1、4∶1、5∶1等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的,Ⅱ型可能性大。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

例37 男,79岁,冠心病(图5-37)。

图5-37

心电图特征:上下两条为V1、V5导联。第1~4、8、9个P波下传心室,P-R间期0.22s,QRS时限0.14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第5~7个P波下传受阻,第5~6个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其前无相关P波,QRS时限0.14s,为室性逸搏。第5、6个QRS波之后见逆行P波,R-P间期0.20s。本图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室性逸搏心律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型,说明逸搏位置较低,危害性很大,应及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单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4.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5.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例38 女,64岁,冠心病(图5-38)。

图5-38

心电图特征:图中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按顺序发出,心房率107/min,P波与QRS波无关。QRS波室上型,时限0.08s,R-R间距逐次缩短,直至出现长间歇。从梯形图所示,室上型QRS波起源于房室交界处,结-室传导时间从0.36~0.48s逐次延长,每次增量从0.22~0.04s逐次减少,导致R-R间距逐次缩短,长R-R间距为2倍短R-R减去增量和,186=220-(22+8+4)。如此周而复始。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伴二度Ⅰ型房室下传受阻。

例39 男,57岁,高血压(图5-39)。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60/min,P-R间期0.14s,QRS时限0.12s。Ⅰ、Ⅱ、aVL导联均有深而宽的S波,V1导联QRS波呈rsR′型,T波倒置,V3~V6导联S波增宽。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例40 女,22岁,体格检查(图5-40)。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83/min,P-R间期0.12s,QRS时限0.11s。Ⅰ、Ⅱ、V3~V6导联QRS波呈Rs型,S波增宽>0.04s,V1导联呈rsR′型。本例图形呈右束支阻滞型,QRS时限0.11s,故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图5-39

例41 男,72岁,冠心病(图5-41)。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6s,QRS时限0.11s,Ⅰ、aVL、V6导联呈R型,V5导联呈Rs型,无q波,S-T段下斜型压低,T波双相。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例42 女,75岁,冠心病,高血压(图5-42)。

心电图特征:Ⅲ导联,窦性心律,P-R间期0.24s,QRS呈qR型,QRS时限0.14s。aVL导联,窦性心律,第5、7、9个P波下传受阻。其余下传的P-R间期0.20s,QRS呈rS型,QRS时限0.14s。aVF导联,窦性心律,第2、4个P波下传受阻,其余下传的P-R间期0.24s,QRS呈qR型,QRS时限0.14s。

图5-40

从肢体导联可反映4个特征: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2∶1;②各导联QRS终末部分增宽,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③Ⅰ导联QRS波呈qRS型,Ⅱ导联呈rS型,根据肢导联Ⅰ+Ⅲ=Ⅱ的原理,间接反映电轴左偏-49°,反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④Ⅰ、aVL导联QRS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QRS电轴右偏+120°,反映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从梯形图分析总结为:右束支持续阻滞,左前、左后分支二度到高度阻滞,当3支均下传阻滞时表现P波下传受阻。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呈2∶1;

3.三束支传导阻滞,其中①右束支三度传导阻滞;②左前、左后分支二度至高度传导阻滞。

例43 女,32岁,体格检查(图5-43)。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0s,QRS时限0.14s,心电轴左偏,Ⅰ导联QRS波呈R型,Ⅱ导联呈Qrs型,Ⅲ、aVF呈QS型,V1~V3呈Rs型,V4~V6呈R型,各导联R波起始均见直立δ波,Ⅱ、Ⅲ、aVF导联见负向δ波。

心电图诊断:

图5-41

图5-42

图5-43

1.窦性心律;

2.典型预激综合征(A型)。

例44 女,34岁,体格检查(图5-44)。

图5-44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0s,QRS时限0.12s,Ⅱ、Ⅲ、aVF、V5、V6导联呈R型,R波起始处见δ波,V1~V4呈rS型。ST-T继发性改变。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典型预激综合征(B型)。

例45 男,68岁,冠心病,高血压,预激综合征(图5-45)。

图5-45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14s,QRS时限0.11s,P-J间期延长。Ⅰ、Ⅱ、aVL、V5、V6导联呈R型,aVF、V4呈Rs型,R波起始处见δ波。ST-T继发性改变。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变异型预激(Mahaim束型)。

例46 男,26岁,体格检查(图5-46)。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P-R间期0.08s,QRS时限0.10s,P-J间期短于正常,V1导联QRS波呈Rsr′s′型,V5~V6呈qRs型,未见δ波。这种短P-R间期,正常QRS波可见于:①James提出后结间束旁道纤维(有人将此归于L-G-L综合征的基础);②房室结内特殊的快速传导纤维;③心房-希氏束旁道。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变异型预激综合征(L-G-L综合征)。

例47 男,62岁,肝硬化,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钾6.5mmol/L(图5-47)。

图5-46

图5-47

心电图特征:各导联P波消失,心率70/min,QRS波宽大畸形,QRS时限0.14s,Q-T间期0.40s,QTc 0.44s,QRS波电轴左偏-43°。凡是直立的T波均明显高尖,基底狭窄。本心电图呈典型高血钾表现,窦室传导,室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静止;

2.电轴左偏;

3.高血钾表现;

4.窦室传导;

5.室内传导阻滞。

例48 女,61岁,呕吐、厌食待查(图5-48)。

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68/min,P-R间期0.18s,Q-T(Q-U)间期0.46s,QRS时限0.14s,V1导联QRS波呈rSR′型,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3~V6导联T波低平,U波增高,U波高于T波,T-U融合,Q-U间期延长,血钾降低,病人厌食3d,撮入不足,导致低血钾表现。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低血钾表现。

例49 男,67岁,冠心病,心房颤动,口服Digoxin 1年余(图5-49)。

心电图特点:Ⅱ、V1、V5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距绝对不等,平均心室率70/min。Ⅱ、V5导联ST段呈弧状(凹面向上)下斜压低,与倒置的T波前半段相连,与T波后半部升支几乎成直角,形成“鱼钩状”改变,属于洋地黄作用的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洋地黄作用。

图5-48

图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