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
2025年08月10日
四、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
期前收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儿童中少见,老年人中则较为多见。期前收缩可见于健康人,更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及心肌病等,尤其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也能引起期前收缩。期前收缩的出现可无明显诱因,但亦可见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疲劳、过饱或消化不良、吸烟、饮酒或喝浓茶。期前收缩也可由心脏的直接机械刺激所引起。
偶发期前收缩或发生多年而无其他表现者,大多数无重要意义,仅有期前收缩不足以证明心脏有病。一般说来,频发、多源、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以及室性期前收缩QRS特别宽而畸形或其QRS形态提示起源于左心室者,较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药物毒性反应或低血钾时的室性期前收缩,常预示可能发生室速、室颤。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如成对出现、多源或R′onT)比简单的室性期前收缩更具严重性,但同样或更为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及其类型。如有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40%或心力衰竭者应予重视,如果室性期前收缩时出现眩晕、黑矇或晕厥先兆等也应予重视。平行收缩型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数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在左房室瓣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冠心病病人中,频发、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常预示可能发生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