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波形正常变异

二、心电图波形正常变异

(一)S1S2S3图形

在所有标准双极肢体导联上(Ⅰ、Ⅱ、Ⅲ导联),QRS波群均有终末S波,且S>S,S>S即为S1S2S3图形,此型亦称为S1S2S3综合征。终末S波反映右心室流出道和室间隔后底部的QRS终末向量,指向上和右(图1-51)。

图1-51 S1S2S3图形

S1S2S3的正常上限:20~29岁,S≤0.4mV,S≤0.5mV,S≤0.6mV;30~39岁,S≤0.3mV,S≤0.4mV,S≤0.8mV;40~49岁,S≤0.3mV,S≤0.4mV,S≤0.8mV。

S1S2S3图形易误诊为电轴左偏,其鉴别方法为:如系QRS电轴左偏,则S>S;而对于S1S2S3图形,则有S>S

S1S2S3图形常伴有V1导联的rSr′图形,易误诊为右心室肥大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二)V1导联上rSr′图形

V1导联呈RSR′或rSr′图形而QRS时限<0.12s,在2.4%的正常人中可见此图形。正常人在V3R和V4R导联上呈此图形的则更多见。此时,第二个R或r波是右心室流出道的室上嵴部位生理性激动延迟所致。

V1导联rSr′图形同样能在病变心脏如右心室肥大或束支传导阻滞延迟中见到,其鉴别方法为:正常人R′一般<R,且小于同一导联S波,R′振幅≤0.5mV;第一个R波振幅亦应在正常范围(≤0.7mV);若在V1导联低一肋间记录,则R′波消失(图1-52、图1-53)。

图1-52 正常心电图

注:男性23岁,V1导联呈rSr′图形,r>r′

图1-53 V1导联上rSr′图形

注:A.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B.正常变异室上嵴型

(三)早期复极综合征

早期复极综合征是S-T段上移的正常变异。大多数正常人的心电图,尤其是在胸前导联上,都有一定程度的S-T段上移,但上移的程度不超出正常范围。一部分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上,S-T段可明显上移而酷似心肌损伤或心包炎,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其心电图特征为:①S-T段上移主要是在胸前导联V2~V5上,J点上移0.1~0.4mV;②导联R波降支常有切迹或粗钝;③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④相对应的肢体导联上,常有高大T波;⑤常伴有逆钟向转位,移行区右移(图1-54)。

图1-54 早期复极综合征

注:窦性心律,P-R间期0.16s,QRS时限0.08s。V3~V6导联在QRS终末部见明显的J波,其后S-T段抬高1~4mm,高大的J波主要出现在V2~V4导联。这种明显的J波上抬造成S-T段弓背向下或上斜型抬高,是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点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见于年轻人,在运动员中更多见。S-T段抬高可持续几十年,但每次记录到的S-T段上移程度不同。对一些病例随访时,有时S-T段可呈等电位线,随年龄的增加S-T段上移程度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