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期前收缩
2025年08月10日
第三节 期前收缩
窦房结以下某一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不待窦房结传下来的激动达到该部而抢先发出的激动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称为期前收缩,亦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期前收缩常发生在窦性心律中,也可发生于心房颤动或其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按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分为室性、房性和交界性期前收缩,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房性期前收缩次之。期前收缩发生后,常替代了下一个本当出现的正常心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代偿间期(图3-11)。
图3-11 室性期前收缩
偶尔在窦性心律较慢时,一个发生较早的室性期前收缩可以不阻碍(替代)下一个正常心搏的产生,故成为夹在两个相邻窦性心搏之间的室性期前收缩,此时期前收缩后无代偿间期而成为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图3-12)。
图3-12 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第2、5、8个QRS波群)
在同一导联中,期前收缩的形态及配对间距(期前收缩与前一心搏之间的时距)均相同,表示期前收缩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若期前收缩的配对间距相同,但形态各异时,则称为多形性期前收缩。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不同且配对间距互不相同的期前收缩,表明激动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位起搏点,称为多源性期前收缩。根据期前收缩出现的频率可分为偶发(<5/min)和频发(>6/min)。连续出现的两个期前收缩,称为连发期前收缩或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连续3次或以上者,称为二联律。若每两个正常窦性心搏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或每个正常窦性心搏后连续出现两个期前收缩,如此连续3次或以上者,称为三联律;有人将后者称为“真三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