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2025年08月10日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答题思路】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治疗技术,主要有实例楷模法(观看实例,学习行为)、认知楷模法(增加认知结构,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我信心,相信改变会有可能)和激发自制力(由服务对象表现无能行为,治疗予以示范,事实无由可怕,增加自我控制,掌握驾驭能力,消除不良行为)三种。其中实例楷模法是最易判断也最易掌握运用的技术,认知楷模法有点类似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而激发自制力不仅难以辨识,也较不容易学习和操作。
本题的考点虽然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治疗技术,但从某种角度看,实际是在测试社工考生对汉语词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仁慈”的出卷老师暗藏玄机的“良苦用心”的“发现能力”。类似的“良苦用心”体现在历年考试的许多试题里,比如段落的分段、标点符号的分号,都是不同意思的转换,等等。
【参考答案】
1.依据班杜拉观察学习历程的要求,重新排列小组活动节次的正确顺序为C、D、A、B。
注:排序莫名所以,不妨去找关键词,以常识来进行排序:按照观察学习与行为改变的过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引导注意”(注意过程)、“初步树立”(保持过程)、“重新树立”(再生过程)、“增强保持”(增强过程)。
2.本案例中的主题活动,主要采用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实例楷模法和认知楷模法的治疗技术。
(注:案例背景中的“通过实例示范”一句,应该可以引起考生的专业联想,而“反思不良时尚观的由来”其实就是增加认知结构之意。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案例背景中看不到认知楷模法治疗技术的完整过程,因此本题的考点,只是实例楷模法。从“踩点得分”的角度考虑,多写一般是不扣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