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教学策略的内涵及操作路径
一、鉴赏教学策略的内涵
“鉴”指鉴别,“赏”指欣赏,鉴别和欣赏属于两种不同的认识倾向。在认识过程中,这两种不同倾向又是相互联系并且相互转化。鉴别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的过程,欣赏的过程也蕴含鉴别。
比如《丑小鸭》有好多版本。同样的句子,其语词有细微的差异。①“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A版)“鸭妈妈卧在草堆里。”(B版)。A版本多了一个“稻”字,不仅比草堆更具体,还从侧面强调了鸭妈妈所处之地是农家小院,使后面出现的“养鸭的小姑娘”有了生活的依据。②“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紫丁香开花了。”(A版)“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B版)A版多一“紫”字,虽然语义没有任何本质的不同,但多一“紫”字语感便很不同。“紫”作为颜色的刺激,直接而鲜明。少一“紫”字便没有这种功能,平淡多了。“紫”字还平添了许多温馨浪漫的趣味,这对随后将要发生的故事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给读者一种温暖轻快的心理预期。可见,鉴赏与比较是同时发生、有机交融的。
鉴赏教学策略的语感意义:①鉴别具有精细性,那些如蛛丝马迹的幽隐细微、若隐若现的目标能被锁定,全凭深刻的敏感,也就是高度的直觉力,就是很强的语感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积累的途径是在牢固的鉴别意识下驱使的频繁的鉴赏活动。②欣赏具有很强的自我审美需求性,它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表达,和主题的个性、气质、感觉、感受、感悟相联系。欣赏力实际上是体验力,是感觉力、感受力、感悟力,是内在心象的形成力。这些都是语感的基本特征。
二、鉴赏教学策略的操作路径
鉴赏可以分为语词的鉴赏、事理的鉴赏、情境的鉴赏、情趣的鉴赏等。
语词的鉴赏,主要是体味其语词的精妙性、生动性及其表现力。为了增强表现力,作者为文时对语词不断地锤炼,反复推敲,品味斟酌,追求语言运用与表达的最佳效果,达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的境界。这方面,古人早有炼字炼句之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1]
(一)鉴赏语词,就在于重修作者所炼,悟出妙意。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咬文嚼字”的意识,去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和修饰文字的。如《少年王勃》,以“凝望”写出王勃被江上美景迷住时的神情。“缓缓地”“轻轻地”写出一派悠闲自在的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乃千古绝唱,唱出江天之寥廓,景色之鲜妍生动,神奇且对仗工稳,动静互生,更值得好好吟咏,仔细端详。《庐山的云雾》也有这样一些词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泊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以摹状、夸张、比喻的手法着力刻画庐山云雾变化之多端,以“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的连接组合方式表现庐山云雾变化之迅捷,同时,省略号的运用强化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征。
(二)事理鉴赏。对本文所述事物、事件、故事及蕴含在其中的意蕴、意义的欣赏叫事理鉴赏。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个小朋友把捉到的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邻居家的盲婆婆。课文表达了这样的心愿:让蝈蝈在他上学的时候给婆婆唱歌,让歌声领婆婆走近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想起童年的欢乐。送蝈蝈这个事件既表现了孩子天真而善良的心地,也表现了孩子对婆婆平日里的关心,还衬托出孩子童年的欢乐时光。这是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它对学生的人文品质的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好好欣赏。又如《梅兰芳学艺》,讲了梅兰芳练眼神的故事。在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中,日子一长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一个人只要有信念、有方法,只要勤学苦练,便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另外,既然是鉴赏,也要有历练鉴赏的眼光。在事理方面,显示独具慧眼的那一刻,会反过来增强对自己智慧的信心,获得元认知的欣赏,这会极大地改善自身的精神状态。再有,在鉴赏事理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白事理之间存在二元性以及多元性的关系等。
(三)情境鉴赏,是对特定的场面、场合、景物、环境、状态及其蕴含在其中的情绪、情感、情态的鉴赏。如《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人意在赞美青松不畏严寒、高尚纯洁,乃作者触景生情之作。所触之景为青松被大雪重压,而青松仍劲挺刚直。作者为你设想,你要想知道青松如何高洁,请你在雪化之时,阳光灿烂之日,定会见到,定会体验到。诗中的雪“大”,堆积于树冠,沉重感顿生,而青松仍挺且直,并未屈服于重压,反衬出青松伟岸、坚毅的品质。在冰雪消融、阳光明媚的时候。凸显出青松的高洁,这种高贵纯洁正是经大雪重压的洗礼而致。这种青松的高洁品质正是人民的象征、国家的象征、党的象征。又如《夕阳真美》中:“太阳已经西斜,收起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写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先写天,再写山。天是深蓝,山是连绵起伏;天是收起刺眼的光芒,山是披着夕阳的余晖。天与山此时交响出一曲“壮丽”之歌:“壮”则有天之广大无垠,山之连绵起伏;“丽”则有天的碧蓝,夕阳的余晖,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不由让人升腾起一种豪壮的情感。又如《荷花》,此文是叶圣陶以一小女孩口吻所写赞美荷花丰朵神韵之文。“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一段描写的分明是一个童话境界。小女孩为荷花之美所痴迷,产生幻觉,将我们化成了荷花。于是就有了这如荷花仙子般的童话故事,她的装束衣裳是雪白的,站在明媚的阳光里,一阵微风,她便翩翩起舞,由于她的到来,一池的荷花都与她伴舞,仿佛荷花仙子们簇拥到此。我们想象一池荷花仙子们的舞蹈,该是如何的动人!风过了的时候,我静静地站在那儿,亭亭玉立,动则优美,静则雅致。这时她的伙伴来了,蜻蜓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飞行在荷花仙子中间,哪能不快乐?小鱼从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好梦在今早上便已成真。省略号使人浮想联翩,啊,一个多美丽的童话世界啊!这段文字不光表现了叶圣陶对荷花神韵的赞美,更重要的表现他一种精神向往,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
(四)情趣鉴赏。情趣指的情调、趣味、风格等,如温和、浪漫、清新、飘逸、天真、真率、幽默、枯寂、华丽、平易、含蓄、大气、细腻、精致、粗放、豪壮、亲切、典雅、俚俗、庄重、柔婉等。如《猫》的平易、真挚、天真;《珍珠鸟》的亲切、温和;《我的自白书》的豪壮;《九色鹿》的典雅;《灰雀》的委婉;《望庐山瀑布》的雄浑;《放飞蜻蜓》的亲切、委婉等。情趣的鉴赏往往离不开通感。情趣主要是鉴赏者的感受,感受的深入和丰富往往表现为感觉的转移能力高、概括能力强,也就是进入通感状态。《穷人》让我们感受到苦涩;《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感受到甜美;《槐乡五月》让我们感到清香满口;《揠苗助长》如喝苦茶;《云房子》如饮醇酒;《长歌行》如负重出行;《山居秋暝》如驻足览画。情趣鉴赏的难度较高,对鉴赏力挑战大,但同样在其中潜藏着提升语文素养的机会,如良辰美景,不能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