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量不等于销售量
案例回顾
王秋云的门店坐落在繁华区,每天进出的顾客倒是不少,店员们也一直没闲着,可是业绩却一直不那么理想。如果说是店员的问题,工作不认真的店员都被淘汰了,现有的店员工作都很认真,但门店的情况也不见有什么大的好转。王秋云想要对店员的销售能力进行培训,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些销售环节上。门店每天都有常规性培训,但效果依然不明显。王秋云为此感到很困惑。
案例解读
顾客有多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顾客,销售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品推荐。很多时候,门店员工没能实现成交,失去一个潜在顾客时,他们不一定会清楚自己在哪个环节里出了错,没有改进的方向,无法得到成长。
如果门店客流量大,但业绩没有相应提升,那么店长就应该深入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纠正。王秋云发现问题后,并没有进行调研,而只是简单地把这看做是销售人员的问题,在全局掌控上首先就没有做好。后期她有所进步,对员工加强了培训,但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也没有能够很好地改善情况。销售技巧何其多,店员个性不同,擅长与不足也有所不同,没有针对性的培训,难以快速提升全体员工的能力。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王秋云不善于从工作中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制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没有找出问题所在,采取任何举措都难以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很难得到妥善解决。
专家建议
要想提升门店销售业绩,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客流量和客单价。在客流人数充足的情况下,就需要通过门店形象、服务礼仪、销售氛围、商品组合和陈列、关联销售、销售流程等各方面的优化和提升来提高客单价,其中,销售流程的把握最为重要。
在商品销售理论中有一个“超级管理漏斗”理论。该理论是将木桶理论进行深入延伸,总结出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该理论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发现组织运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优化每个环节,从而实现整个流程的优化。该理论可以有效地运用在对商品销售流程的诊断中。
上述案例中,店长除了要做好市场信息收集工作,还需要从基本管理入手进行强化。经典的销售和服务流程可以分为七个环节,即主动等待,捕捉机会;接近顾客,创造契合;探寻顾客,挖掘需求;立体展示,固化需求;化解异议,建议购买;临门一脚,关乎成交;顾客赠言,超越期望。每个环节具体说明如下:
1.主动等待,捕捉机会
这个阶段体现的是门店客流量。影响门店客流量的因素除了门店位置等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外,还包括门店的装修、橱窗的设计、POP的悬挂、营造的氛围、店员的状态等因素。如果想提升进入门店顾客的数量,应该从这些方面予以改进。
2.接近顾客,创造契合
本阶段主要依靠的是店员的沟通能力。可通过对进店人员的观察,分析其特点,寻找话题进行沟通,引导顾客与之进行交流,而不是任由顾客埋头自己挑选。如果要提高本阶段的成功率,店长应该使店员明白以下几点:
(1)要与顾客的情绪同步,当顾客很高兴地与你分享一件事情时,要予以热烈地回应。
(2)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应尽量与顾客一致。
(3)正确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要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尽量避免直视顾客,以免其感觉被侵犯,可以用眼角的余光对顾客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
销售技巧涉及很多方面,店员性格各异,没有有针对性的培训,店员的整体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
3.探寻顾客,挖掘需求
和顾客开始沟通之后,店员要巧妙地将话题集中在顾客的需求上。在这个过程中,店员要做的不是简单介绍商品,而是要挖掘出顾客真正的需求,在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为顾客选择和推荐最适合的商品。
4.立体展示,固化需求
立体展示是根据顾客需求,店员对其有意向的商品进行全面的介绍,并建议顾客去感受商品,如试吃、试穿、试戴等,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强化加固顾客的需求。
5.化解异议,建议购买
顾客的异议可能在于对商品的质量、款型、价格等方面有所疑虑,店员应该针对顾客的疑虑进行有说服性的解答,消除顾客的对商品的异议。
6.临门一脚,关乎成交
临门一脚就是观察顾客的成交信号,把握最佳的成交时机。顾客的成交信号包括语言信号、行为信号和表情信号。
7.顾客赠言,超越期望
对于即将成交的顾客,可以根据其选择的商品推荐一些配套的商品,从而提升客单价。在这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一句话销售的方式。
店长可对门店顾客沟通各阶段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流程中顾客流失率最高的环节,并对这些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员工个人的顾客接待数据分析每个员工的弱势所在,从而进行个性化的专项培训。如此步骤循环往复,不断优化最弱环节,就一定能够提升门店业绩,并使门店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逸马点睛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