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真的有那么难吗

库存管理,真的有那么难吗

案例回顾

许亮是大型连锁药店的店长。门店总体经营状况还不错,就是在库存管理上他觉得还需要加把劲。由于药店商品种类太多,季节变动性大,库存管理系统又不到位,在库存上采用统一的方式,即同类商品保持同样数量的库存。其结果是,有时候热卖商品断货了来不及补货,有的商品都过期了才发现还有一大堆存货,很多商品积压在门店卖不出去,为门店造成了不少损失。

案例解读

合理的商品库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品的滞销,降低效期商品的报损率,加快资金周转。这是门店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

案例中的门店店长没有科学的库存管理理念,库存计划没有与销售数据挂钩,没有对库存变化进行有效跟踪,导致商品缺货、商品积压,甚至商品过期等,直接造成门店损失。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库存调控予以解决。

专家建议

商品库存调控指的是根据顾客需求的数量进行商品采购,再把商品送到顾客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清楚知道顾客需要的商品是什么,所需数量是多少,然后进行有效的存货。所谓“有效”,就是既要保持卖场丰富的货源供应,又不要造成库存的积压。

1.库存积压原因

造成库存积压的原因有:订货交货的前置时间变动;批量订购,比实际需要的量多;订购时机没有掌握好;虚库存的存在以及货账不符,无法掌握真正的商品库存数量;供应商交货不稳定,前置期过长;顾客的需求不定性,商品滞销或退货;预测商品会缺货或涨价,预先增加库存数量过多等。

2.库存调控关键

商品库存调控中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适当进货,就是选择上年同期销售商品的品种种类,或上一个周期销售商品的品种。

(2)适当的数量,以上年同期商品销售的数量或上一个周期商品销售的数量,作为进货的主要参考依据。

(3)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购进适时季节性或时尚流行商品。

(4)店长要每天注意库存周转的核算,以合理的数据而不是主观意识来确定库存数量。

3.库存调控实施

库存调控一般通过四个步骤进行:

(1)将本店商品按销售、类别、排名、价格、付款方式、采购前置期、陈列量等进行商品的细分。

(2)统计以往每月、每周的销售业绩,预计销售量。

(3)依据以上数据制订每一商品小分类的库存标准,根据各门店不同商圈以及以往销售业绩制订门店的整体、各单品的库存标准。

(4)根据不同商品的库存标准制订商品采购计划,调整库存结构、库存数量。

以上述连锁药店为例,由于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对所有品种均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和管理是不可能的,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应对库存商品进行分类,将管理重点放在重要的库存商品上,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商品按重要程度分为主力商品的库存,即A类库存,一般商品的库存,即B类库存,销量少的商品的库存,即C类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

ABC分类管理方法包括两个步骤。

(1)分类。A类库存品种数量少但资金占用大。A类库存品种数占总数的5%~20%,而其占用资金为60%~80%,C类商品库存品种数占总数的50%~60%,而其占用资金为总额的10%以下。B类商品介于二者之间,占总数库存的30%~45%之间,而其占用资金为30%以下。连锁药店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确定为:A类商品占销售总额80%,B类商品占销售总额15%,C类商品占销售总额5%。

(2)管理。

①A类商品库存:商品虽然较少但对连锁药店最为重要,需要重点关注和严格控制。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维持尽可能低的经常库存量和安全存量。加强采购与销售的合作,降低库存水平,加快库存周转率。

②B类商品库存:进行例行的正常管理和控制即可。

③C类商品库存:这类商品对连锁药店利润的贡献度低但数量最大,最易造成积压、报损,增加了配送中心存货管理成本,但很多商品又必不可少。所以对这类商品增加门店库存量,减少补货次数与配送中心库存。同时,要密切关注有效期,从而降低库存成本与报损概率。

商品调控中应特别注意门店库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门店互调单的及时上交录入、手工单的及时录入以及商品库存结构的适时调整。

逸马点睛

库存决策切忌主观,数据变化要关注,决策时刻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