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地基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内容:
现场概况:本次振冲加固范围约为1.3m2,施工顺序为从西北到东南。本次碎石桩桩径为0.8m,长度为7m,施工前场地平整为3.8~3.9m,施工完成后保持此标高。
1.施工准备
(1)收集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研究施工现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动态。熟悉施工图样,参加设计单位的设计交底。
(2)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安排振冲设备组合安装地点,检查设备完好情况。
(3)进行振冲碎石桩现场施工试验,以确定水压、振密电流和留振时间等各种施工参数。
(4)做好场地高程测量工作,计算地面平均高程,确定碎石桩桩顶标高和振冲桩孔深度。
(5)确定施工顺序,碎石桩施工顺序一般可以按一个方向推进,但对易液化的粉土地基,应采取跳打或围打。
2.作业条件
(1)按碎石桩位平面图测设桩位轴线、定位点,用ϕ25钢筋在桩位处扎入深度不小于0.3m的孔,填入白灰并插上不小于0.5m长的钢筋棍,标志桩位,要求每栋楼所有桩位一次全部放完,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班组长共同对桩位进行检查,确认准确无误后,与甲方或监理单位办理预检签字手续。
(2)施工前应将石子送实验室复试,以保证所进石子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3)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前对设备进行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设备的完好。
(4)施工现场应做好材料、机具摆放规划,以使材料运输距离最短;泥浆池个数、大小要根据现场计算排放量进行设置,保证泥浆排放畅通。
(5)开挖沉淀池,设立泥浆排放系统,或组织运浆车将泥浆运到预定地点,不得损坏公共排水系统。
(6)查清施工场地及临近区域内的地下及地上障碍物的分布和处理情况。
3.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放桩位→振冲成孔→振冲清孔→分段振密制桩→进行下一个桩位施工→验收、场地整平、碾压密实
(1)测量定位。为减少碎石桩的偏差,预先采用GPS布设碎石桩纵、横向网格坐标控制点,分断面控制碎石桩的位置,采用经纬仪进行细部测控定位。
(2)桩机就位、成孔。碎石桩施工振动器成桩机,成孔水压为500kPa,水量为30m3/h。成孔时,使振冲器对准振位,控制初始下沉速度,保持振冲器悬重状态下沉,保证孔壁的完整和孔的垂直度。下沉速度不能太快,不可超过4m/min,防止桩位偏移超标。
(3)清孔。成孔后一般需要1~2min清孔,以便回水将稠泥浆带出,以降低孔内泥浆密度,易于下料。为进一步保证成孔质量,终孔后必须进行清孔2~3遍。清孔时,振冲器上升及下沉速度不能超过6m/min。
(4)投料。碎石桩使用的碎石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沉管达到设计标高后,用机动翻斗车将碎石运至桩孔处,成孔后将振冲器提出孔口。人工将碎石铲入料斗中,然后将料斗灌入桩口径内振动输入,向管内灌碎石的同时,要向桩内灌水,以利碎石排出桩管并保证碎石的湿度达到饱和状态。每次填料要少,一次的填料量不大于0.5m3。
(5)成桩。施工中采用“综合填料法”,让振冲器在孔内不停地上、下串动进行填料、振密和留振,保证桩体连续性和密实度。成桩过程中还应注意密实电流和瞬间电流的区别,留振时间应是“在稳定密实电流下的持续时间”。制桩时,每次的振密段保证在0.4~0.5m。
(6)整平碾压。振冲完成后平整场地,然后采用振动力200kN的振动压实机碾压6~8遍,达到无明显轨迹为止。
4.质量标准
(1)施工前应检查振冲器的性能,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度及填料的性能。
(2)施工中应检查密实电流、供水压力、供水量、填料量,孔底留振时间、振冲点位置、振冲器施工参数等(施工参数由振冲试验或设计确定)。
(3)施工结束后,应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做地基强度或地基承载力检验。
(4)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安全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戴好安全帽,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现场“三必须”的要求。
(2)施工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自的安全职责,执行各自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3)施工现场的桩机及其他较高设施要做好防风措施,遇安全操作规程不许作业的天气条件时,要及时采取好防范措施并停止作业,将设备放置在安全有保障的地方,避免放置在低洼、迎风处以防遭暴风危害。
(4)上岗人员必须熟知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非本工种人员、临时工必须经培训方可上岗。
(5)施工现场之间配备对讲机,保证信息畅通。
(6)施工机具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场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须有劳动部门的上岗证,严禁无证操作;冬期施工机械、车辆要有专人管理操作,配齐冬期使用的防冻液、燃料油和润滑油,严禁无证操作。
(7)电气设备和电缆线的绝缘必须良好,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根据供电方式采取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
(8)夜间作业时,要互相关照,及时清点参加作业人员的人数;同时施工要有足够的现场照明。
(9)现场设安全员,随时进行安全检查。
(10)施工场地内不允许乱堆垃圾、杂物,应设置临时堆场,并及时外运。
(11)施工时产生的废弃油集中处理,禁止乱排放,以避免对附近水质造成污染。
(12)现场布局有序,平面规划合理,材料构件等堆放整齐并有明显标志,防护有效。
(13)施工产生的污水要按照规定排放到指定的位置,禁止乱排放。